返回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壮士暮年  将门枭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上午。
    都城。
    寒风凛冽刺骨。
    城中的百姓操持百业,勤勤恳恳。商人往来,络绎不绝。随处可见的读书人。
    车水马龙,繁华喧嚣。
    天子领兵在外而雄武,太子坐镇都城是为国本。
    刘知行为相国,操持天下大事。
    尽管前方大战连年,各种事情繁杂。但在刘知行的操持下,整个国家极为安定。
    大汉朝就像是一头腾空而起的飞龙,气势如虹。
    东宫。
    偏殿内。
    太子吴彧正在读书,精挑细选的年轻俊杰,陪太子读书。
    忽然。吴彧放下了手中书卷站起,走出了大门,转身看向西方。年轻官员们露出疑惑之色,也放下书卷,跟随了出来。
    “殿下?”一名文官弯腰行礼道。
    “没什么事。只是有点想念父亲了。”吴彧收回了眸光,回头说道。
    有句话叫天家无情。
    但在吴家,却没有这种事。
    吴敏雄武过人,与吴年极为相似。吴彧守成之主,精明强干,喜静不喜动,貌似文弱。
    但吴敏有分寸,没有窥探太子之位的野心。
    吴年主意很正,虽然长子像自己,却没有动过动摇太子的心思。
    吴氏父子十分和睦。
    吴年长年领兵在外,吴彧与他相处的日子其实极少。但是父子之间,却是感情极好。
    吴彧仍然记得自己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开心玩耍的时光。
    刚才,他忽然心中一动,有些想念父亲了。
    年轻官员先是一愣,然后很是感同身受。
    华夏以孝为第一德行。他们这些人跟在太子身边读书,有朝一日太子登基为帝,他们就是潜邸之臣,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但他们很多都不是都城人,来自五湖四海,远离父母。他们有时候,也会想念父母,因而落泪。
    “殿下孝心,陛下如果知道,一定会感到欣慰的。”一名官员作揖道。
    吴彧摇了摇头,回过身来对群臣展颜一笑道:“不说这个了,我们继续读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群臣微微一笑,正想随从。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匆匆而来,神色异样。吴彧心中一动,昂首站定。
    “殿下。陈国公快不行了。”
    官员站定后,躬身行礼道。
    吴彧脸色微微一变,立刻转身说道:“备车。孤要出宫。”
    “是。”一名大内侍卫大声应是,转身下去准备了。
    群臣都是震动,然后露出严肃之色,站直身体,双手自然垂落。
    昔日天子辽东起兵的时候,有三大臣。分别是刘知行、李勇、汪由校,掌握辅汉将军府的实权。
    这三人相继入阁。
    刘知行不必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汪由校干的也是有声有色。
    而陈国公李勇因为年老退休。
    虽然从官位、功劳、重要性等上来说,刘知行是第一。但李勇与天子关系更加亲厚。
    是一起杀出来的生死兄弟。
    现在天子年近五旬,两鬓斑白。作为同辈中年纪最大的李勇,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
    随着他的病危,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了。
    吴彧顾不得更衣,直接乘坐上马车,在大内侍卫与群臣的簇拥下出皇宫,来到了陈国公府外。
    李勇的长子先李勇而死,现在是世孙,叫李定。
    李勇发迹的时候,李定已经出生。自小锦衣玉食,读书习武,长大后身材高大健壮,气质雍容华贵。
    李家三代人,完成了从老兵到贵族的转变。
    听闻太子要来,李定率领府中男丁,出大门迎接。
    “殿下。”看到吴彧马车之后,李定连忙躬身行礼。其余男丁,则行下跪礼。
    “免礼。”吴彧自马车上下来,说了一句后,直接往大门而去。李定连忙追了上去,在前引路。
    陈国公府大富大贵,亭台楼阁多不胜数。吴彧在李定的引领下,进入了李勇的卧房。
    吴彧眉头微微蹙起,好刺鼻的药味。他先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快步走了进去。
    床铺上。炭炉散发着阵阵热气。
    已经油尽灯枯的李勇躺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