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千二百三十一章 看似“笨功夫”,其实最聪明  军工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得住脚了。”

    “放心吧,张副总。”吴浩自信一笑,“我们不是来表演的,是来实战的。”

    演习正式开始。

    “沙行者”机器人在高原风雪中悄然行动,它们像狼群一般分散出击,又在关键时刻协同配合。即便在通信中断、GPS信号被干扰的情况下,它们依然依靠内置的惯性导航和环境感知系统,完成了侦察、目标识别、路径规划等任务。

    演习结束后,张副总亲自走下指挥车,向吴浩竖起了大拇指。

    “你们的技术,确实过硬。”

    吴浩微微一笑:“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体系的问题。我们只是把该做的都做了。”

    张副总点头:“你们这套体系,值得推广。回去后,我会向总部汇报,争取让更多部队参与测试。”

    吴浩看着远方的雪山,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演习的胜利,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科技强军,不再是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演习结束后,吴浩和团队回到基地,已是深夜。高原的寒风呼啸着掠过营地,帐篷在风中猎猎作响。但实验室内的灯光依旧明亮,技术人员们围坐在电脑前,紧张地分析着演习数据。

    “从反馈来看,‘沙行者’在断网状态下的自主决策能力超出了预期。”林溪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说道,“即便GPS被干扰,它们依然依靠惯性导航和地形匹配完成了任务。”

    “这说明我们的‘狼群模式’是可行的。”齐广坤兴奋地说道,“如果在实战中使用,完全可以作为传统侦察手段的有力补充。”

    吴浩点了点头,目光却落在另一组数据上:“不过,能源系统的表现还是有些波动,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效率下降了12%。”

    “这个我们已经在优化了。”林溪翻出另一份报告,“我们正在测试一种新型的超级固态电池,可以在-40℃环境下保持90%以上的能量输出。如果测试成功,就能彻底解决高原和极地环境下的能源问题。”

    “很好。”吴浩沉思片刻,抬头看向众人,“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尽快完成演习数据的整理,提交给军方作为后续装备改进的依据;第二,推进新一代装甲车能源系统的合作,争取在下季度完成样机;第三,扩大‘青年创新工作室’的规模,吸纳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

    “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敲门声。吴浩示意开门,只见一名军方通信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吴总,总部来电,邀请您参加下周的国防科技发展研讨会,主题是‘构建新型国防科技体系’。”

    吴浩接过电报,嘴角微微上扬:“看来,我们的三个‘闭环’理论,真的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林溪和齐广坤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欣喜。

    “这是个好机会。”齐广坤说,“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推动更多军民融合项目落地。”

    “没错。”吴浩点头,“我们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搭建一个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国防科技生态。让科研、产业、部队真正形成合力。”

    众人纷纷点头,士气高涨。

    窗外,高原的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在为这支年轻的团队默默见证着历史的进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