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千二百一十九章 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实验室”  军工科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未修改版】

    “确实是自研的。“吴浩踢了踢脚下的防磁地板,“用了磁流变减震技术,不光噪音小,在电磁炮的强磁场环境下也能正常跑。军车要是换上这套系统,越野时的颠簸能减一半。“

    李哲掏出手机,对着电机拍了张照:“回头我把参数发回公司,说不定能合作开发车载版本。“

    午后的阳光穿过智能工厂的玻璃幕墙,在地面投下机械臂的影子。考察团的下一站是人工智能研发中心,这座嵌在光伏阵列中的白色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块悬浮在戈壁上的集成电路板。

    “这里是基地的‘大脑’。”吴浩推开玻璃门,一股带着薄荷香的冷气扑面而来,“我们的所有智能系统,从无人机蜂群算法到微电网调度,核心代码都在这里诞生。”

    大厅中央的全息投影台上,一个蓝色的地球模型正在缓缓旋转,表面闪烁着无数绿色光点。“这些是我们部署在全球的环境监测节点。”AI实验室主任陈博士调出一组数据流,“通过‘昆仑’通用人工智能系统,我们能实时分析全球237个监测站的数据,预测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的准确率达到89%。”

    张副总指着模型上一块红色区域:“这是南海?”

    “是的。”陈博士放大画面,“上个月台风‘海燕’生成时,‘昆仑’提前72小时预测了它的路径,精度比国际主流模型高15%。我们把数据同步给了南海舰队,为舰艇规避争取了宝贵时间。”

    周院士走到一台交互终端前,屏幕上正显示着电磁炮的弹道模拟动画。“这也是‘昆仑’算的?”他伸手在屏幕上划了一下,弹道轨迹立刻根据新的风速参数重新演算。

    “不光算弹道,还能优化设计。”吴浩调出一组图纸,“电磁炮的炮管冷却系统,传统方案需要三个月迭代一次,‘昆仑’通过百万次仿真,一周就拿出了最优方案,散热效率提高40%。”

    李哲突然指着终端角落的一行代码:“这是量子退火算法的变种?”

    陈博士眼睛一亮:“李工看得懂这个?我们确实融合了量子计算的思路,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速度比传统算法快300倍。”

    “我们军车的路径规划系统正头疼这个。”李哲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复杂地形下,既要避障又要省油,算法总卡壳。你们这模型能不能适配?”

    “明天让算法组跟你对接。”吴浩笑着说,“‘昆仑’有个模块化接口,能直接嫁接外部系统,军车、舰艇、无人机都能兼容。”

    研发中心的深处,十几个年轻人正围着环形屏幕争论。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代码流,间或跳出无人机群的模拟动画。“他们在优化蜂群的动态补位算法。”吴浩解释道,“昨天演示时发现,极端电磁干扰下,有2%的概率出现指挥延迟,这群孩子熬了通宵改代码。”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抬头看见吴浩,举着咖啡杯喊道:“吴总,刚测了新方案,延迟降到0.3秒了!”

    “不错。”吴浩冲她比了个大拇指,“但别高兴太早,周院士在这儿呢,他当年搞导弹制导,误差超过一米都睡不着觉。”

    周院士笑着摆手:“年轻人有这股劲就好。我们那时候靠算盘敲数据,现在你们用AI,工具变了,但较真的劲儿不能变。”他看着屏幕上的无人机群,忽然问,“这算法能民用吗?比如森林防火?”

    “已经在用了。”陈博士调出一组视频,“上个月内蒙古草原火灾,我们派了50架无人机,靠这套算法自动划分灭火区域,比人工调度快了两个小时,减少了3000亩损失。”

    离开研发中心时,王总忽然驻足:“小吴,你们这AI系统,能不能帮我们优化军品供应链?现在零件库存总是要么积压要么短缺。”

    “下个月派团队去你们那调研。”吴浩递给他一份资料,“‘昆仑’的供应链优化模块,在我们基地试了半年,库存周转率提高58%,你们要是用得上,算是军民融合的又一个案例。”

    夕阳将戈壁染成琥珀色时,考察团来到了青年创新工作室。这座由旧仓库改造的空间里,墙面上贴满了思维导图,角落里堆着3D打印的零件,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台拆开的无人机争论不休。

    “这是我们的‘创新试验田’。”吴浩指着墙上的标语——“允许试错,不允许不试”,“基地每年拿出营收的5%作为创新基金,年轻人可以随便申请,失败了不用担责。”

    角落里一个戴护目镜的小伙子正调试一台机械臂,它的“手掌”是用废弃无人机电机改造的。“这是机械所的赵宇,他想做低成本助残机械臂。”吴浩介绍道,“材料都是从废料堆里捡的,已经迭代到第七版了。”

    赵宇抬起头,满手油污地笑了:“吴总,昨天刚用这玩意帮食堂切了土豆,精度还行!”

    周院士拿起机械臂末端的刀片,发现竟是用电磁炮试验剩下的合金废料磨的:“这材料强度够吗?”

    “比进口的高铬钢还硬30%。”赵宇调出检测报告,“我们测过,连续工作8小时不变形。成本只有进口件的五分之一,农村残疾人也用得起。”

    张副总走到一个贴满便利贴的看板前,上面写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用无人机播种草籽固沙”“电磁炮原理淡化海水”“光伏板发电驱动温室种植”……“这些想法真能实现?”

    “已经成了三个。”吴浩指着“光伏温室”那张贴纸,“浩宇农业的智能温室,就是去年一个学电气工程的姑娘提的想法,现在每平方米产量比传统温室高两倍。”

    李哲被一个装着传感器的沙盘吸引了——沙盘里的“沙丘”上插着几十根光纤,旁边的屏幕正实时显示着沙粒流动的数据。“这是模拟沙漠行军时的地面承重?”

    “李工猜对了。”负责这个项目的女生推了推眼镜,“我们用电磁感应原理,能实时监测车辆对沙漠地表的压强,数据直接传进军车的导航系统,避免陷车。上个月西部战区的演习刚试用过,效果不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