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皇帝树 (一)  将门枭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请陛下示下。”
    数千人整齐划一的叩拜道。
    吴年微微颔首,然后想了一下后,说道:“往远了说。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自古王朝末期,乱象丛生。所以才有像陈胜这样的人,登高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后揭竿而起。不过几年工夫,就屠了秦国。”
    “也有张角这样的人宣称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黄巾三十六方,动摇了东汉。”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除了王朝末期,权贵横行,兼并土地。吏治腐败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的华夏土地。承载力是有限的。”
    “比如福建那边多山少田。就有了溺毙刚出生婴儿的传统,以免家族人口太多。既养不活,养活了,未来也不知道该怎么自立。”
    “山西也是一样的。多山,干旱少雨。黄土高原上的人口太多了。”
    “养不活这么多人。”
    “寡人打算把一部分人迁徙前往三汉。”
    “之前有一个老汉跟寡人说。不愿意走。因为父母坟墓在山上,走了之后,怕没人祭祀。”
    “故土难离,父母坟墓确实很难舍弃。所以寡人不打算一座座村庄迁徙。”
    “在每座村庄,选出穷的人。又是家族的次子或三子,迁徙前往三汉。那边土地肥沃,雨水多。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过上好日子。”
    “而留下长子继承家业,祭祀父母坟墓。”
    “人口迁徙走了,空出来的土地。就可以种上草木了。”
    “寡人专门在山西,用朝廷的钱供养。设立河官、山官,负责统率护林队、种植队,护水队。在黄土高原上,种植草木,护卫草木,护卫山水。”
    “你们则帮寡人做宣传。告诉山民、百姓。退耕还林的好处。”
    “当然。这个好处是慢慢体现出来的。俗话说得好。十年育人,百年种树。当黄土高原变成塞外江南的时候,寡人和你们是看不到了。”
    “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却能看到。五十年,一百年后。山西人就不用看黄土连着黄土。不用喝半碗泥沙,半碗水的黄河水了。”
    “另外。现在国家有钢筋水泥。可以让水官选定地址,建造水库。既供给人畜吃用,也可以用来种植草木。”
    吴年的眼睛内泛起了光,沉声说道。
    退耕还林。
    不是他凭空说的。
    而是经过后世人,实践的结果。
    现代社会的黄土高原,经过国家几十年的治理,已经大变样了。
    当然,现在的条件比不上现代社会。
    但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可以一点点的治理。
    五十年也好,一百年也好。
    把黄土高原给治了。
    让黄河水变清澈了。
    他也会推进科技的发展。水泥、蒸汽车等等。就算他两腿一蹬,埋在了黄土之中。
    太子在他的耳濡目染下,会继续干着他的事业。
    在这个时空。
    华夏绝对不会是在列强枪炮之下的肥羊。
    他要让华夏,变成列强。
    不。
    是最强。
    还有很多事情,他没有说出来。华夏的土地,承载力是有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哪怕是科技进步,农业发达的现代社会。
    国家养活十几亿人口,靠自己的农业也比较勉强。
    为了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最好的办法,就是往外移民。目前他打下的土地有高句丽半岛、扶桑群岛、外东北。
    北方广阔的西伯利亚平原,虽然总体不适合人类生存。但有一些地方,也是可以居住的。
    移个几百万百姓过去。
    打下中亚,再移民过去。
    打下东南亚,再移民过去。
    澳洲、美洲、非洲。
    想的有点远了,吴年收回了自己的思绪。就算是真到了那一天,他恐怕也不存在了。
    他这辈子干的事业,就是统一华夏,驱逐斯拉夫人。
    给太子留下一个雄厚的基业。
    之后对外扩张的事情,自有太子去干。
    吴年说到这里,话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对随从的官员们使了一个眼色,带着众人离开了围。
    留下数千名鸦雀无声的山西人在围内。
    他们的脑海之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吴年话中的世界。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