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97:大宋的经济驱趋势  大宋好儿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那要如何弄?”

    他对经济的认知……

    当年他的‘天下钱财定数论’被秦为批驳的体无完肤,所以此刻不敢装专家,只能虚心请教。

    “老夫也不知道。”

    王臻没能给他一个权威的答案。

    马德禄以为他是对自己不满,心中不禁满是苦涩。

    他是官宦子弟出身,从小父母就望子成龙,对他的教育多有严苛,每日就说些你要好生读书,长大有出息之类的话。

    这些话就是压力,让年幼的马德禄不堪重负,但却只能接受这些压力。

    渐渐的他觉得自己必须要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才,也就是说,他希望大宋在自己的手中变得更好。

    而这需要权力,需要地位,首相之职再好不过了,可如今朝中人才济济,连张士逊那种都被陛下以兑子之计牺牲了。

    马德禄没有太深的背景,有的只是一些士林中的威望和那些士子对他的尊敬,这种东西平时拿来冲门面还行,实事儿怕是难……

    他自忖无法和这些人竞争,渐渐的性子就变了。

    从小父母亲人的要求让他不堪重负,等渐渐靠近权利中心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拔尖。

    我要做顶尖的那一个人!

    他的这个愿望渐渐破碎,心中近乎于绝望,而后就渐渐学会了板着脸,掩饰心中的那些情绪。

    他突然请教王臻,而王臻的态度让他有些难过,多年来戴着的面具破开了一条缝隙。

    大家都不知道他此刻的心情。

    王臻想了想,说道:“陛下,大宋最近没找到铜矿,目前铜钱的出产每年都在提升,可这点提升却远远无法弥补那个出现的大窟窿,三司那边早就是速手无策,晏殊愁的饭都吃不下……而秦为的钱票,恕臣直言,大宋钱荒的困局很难找到出路,唯一的可能就是钱票。可钱票却有风险……”

    他也在担心钱票的风险。

    不只是他,满朝君臣都在担心这个风险,否则交子就不会被限定在益州等地使用,不得扩散。

    “陛下,臣觉着……钱票之事其实还是有办法去解决的……”

    秦为的态度很认真,可殿内的君臣却很大多是不信。

    王臻的眼中多了凝重之色,此事重大,秦为若是胡言乱语,他怕是会忍不住当场出手教训人。

    “如何解决?”

    赵祯觉得头皮有些发紧,这是发病之前的征兆。

    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最怕的就是难题和烦恼,一旦难题和烦恼引发忧虑,随后就会犯病。

    他双手握拳,忍住了去敲打脑袋的冲动,秦为对此一无所知,他觉得自己期盼的机会终于出现了。

    “大宋的商业发达,每年增速都不低。臣的秦记同样如此,销量每年都在递增。可胡聘告诉臣,说有的商人却减少了进货量,臣不解,以为是秦记的货物出了问题,谁知道竟然是因为缺钱……”

    大宋重商。

    最初的开头便是赵匡义,是他派出使者出海,热情邀请外藩商人来大宋经商,这就是大宋和海外贸易的开端,并在以后不断发展,成为大宋商业的有力补充。

    而大宋本土的商业活动更是方兴未艾,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堪称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任何时期,任何国家。

    一旦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那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后世无数例子证明了这一点,只要努力保证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体国力的不断增强。

    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越久,国力就会越强盛,一旦持续数十年,基本上都能让一个弱国变成一个强国。

    大宋人口不缺,疆域也不差,天生就具备了这个条件。

    可大宋君臣却不懂经济,近乎于粗放式的管理,以及货币的缺乏,让大宋经济面临着钱荒的危机。

    若是不解决掉这个危机,经济发展就会自动减速。

    大宋要强盛,经济发展必须要保持高速增长,如此才有财力去改革军队,去干大事。

    “……大宋的铜钱不够用,臣在这里说一句,再多的铜钱也不会够用!”

    秦为的声音回荡在殿内。

    赵祯在认真的听着,马德禄也在认真的听着,然后感觉到了一道目光,偏头看去,却是王臻。

    老王的眼神中多了些不满,大抵是你既然要弹劾秦为,那就先弄清楚大宋的经济情况再说。

    什么都不懂就瞎比比,你是御史中丞还是御史废物?

    马德禄微微颔首,然后专心听着秦为对大宋经济的分析,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

    而好学就是通往渊博的唯一途径。

    秦为的心情非常不错,所以声音中就多了些许欢喜,“货币供给是经济发展的大事,按道理朝中应当要学会控制这些,可……”

    他无奈的道:“可臣为官数年,却从未听闻有人说过这些事。”

    赵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锅。

    原先的宰辅们不错,但目光和见识却不及拥有千年优势的秦为,所以一谈到经济,秦为嘴里蹦出来的名词他们压根就不懂。

    这只是偶尔。

    彼时秦为并未全面阐述对大宋经济的看法。

    因为赵祯的革新意志不强,若是提前发动,肯定会被拒绝,而且容易引发反对情绪堆积。

    赵祯登基,这位皇帝委屈多年,一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