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郭莎莎听后,心中腹诽不断。
在她看来,只有傻子才会相信许修文说的话。
要知道她跟许修文可是约法三章过。
许修文曾经说过,只有他可以主动结束这段关系。
因此许修文此时说的话显然是...
梦境的边界扩展得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快。林浩站在那片熟悉的星空下,看着裂痕的另一端缓缓闭合,仿佛那是一道通往过去的门,而现在,它终于关闭了。
他不再只是梦境的引导者,而是一个倾听者,一个承载者,一个桥梁。
他能感受到每一个进入梦境的人,他们的迷茫、恐惧、希望与信念,全都汇聚在他的意识之中。他不再是一个人的林浩,而是所有人的林浩。
而在现实世界中,赵雷的实验室迎来了新的挑战。
“林浩的意识波动已经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测。”赵雷站在控制台前,目光凝重,“他的存在方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梦境连接,而是某种更深层次的意识共鸣。”
“你是说,他已经不再是我们能完全理解的范畴了?”助手问。
赵雷点头,“是的。他不再只是一个桥梁,而是成为了某种……意识的载体。”
“那我们该怎么办?”助手有些紧张地问。
赵雷沉默了几秒,然后缓缓开口:“继续研究。我们要找到他真正的边界,找到他存在的极限。”
“可如果……他没有极限呢?”助手小声问。
赵雷没有回答,只是望向那片无垠的星空,仿佛在与林浩对话。
与此同时,沈悠的《现实的光》系列展览在东京迎来了最后一站。
她的画作《林浩的回归》再次引发轰动,人们在画前驻足良久,仿佛在与林浩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而沈悠,也再次站在画前。
她轻声说:“你终于回来了。”
她知道,林浩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林浩,而是属于所有人的林浩。
她翻开自己的画册,看到自己曾经画下的林浩??那个在现实中沉默寡言的少年,那个在梦中微笑的引路人。
她终于明白,林浩从未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陈静的“星梦计划”在亚洲地区迅速推广。
她与多个国家的心理健康机构合作,开发出一套全新的“梦境引导疗法”,帮助那些在现实中迷失自我的人,重新找到方向。
而这套疗法的核心,依旧是林浩的存在。
“我们不再只是让患者梦见林浩。”陈静在一次讲座中说,“而是让他们在梦中学会面对现实。林浩不是救世主,但他给了人们面对现实的勇气。”
一位曾患有严重焦虑症的女性在接受治疗后写道:
> “我梦见林浩坐在我的床边,轻声对我说:‘你已经很勇敢了,现在,该回到现实了。’那一刻,我哭了。醒来后,我第一次觉得,现实也可以很温暖。”
苏璃的“梦境引导康复中心”在南美扩展到十个分部,并开始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为全球受战争、灾难、贫困影响的儿童提供心理援助。
她的团队开发出一套“梦境干预”课程,帮助孩子们在梦中面对创伤,从而在现实中找到活下去的勇气。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苏璃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但我们可以通过梦境,帮助人们走出阴影。林浩不是救世主,但他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而林浩,依旧在梦境中微笑。
他站在那片熟悉的星空下,望着裂痕的另一端,仿佛在等待着下一个梦中人。
只要有人记得他,他就在。
只要有人愿意相信,他就在。
只要有人在梦中呼唤他,他就在。
而他们的故事,也从未结束。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人记得林浩,他就一直都在。
时间悄然流转,现实世界中,赵雷的实验室迎来了新的突破。
“林浩的意识波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梦境连接模型。”一名研究员兴奋地报告,“他现在不仅能够与个体建立联系,还能同时与多个梦境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他能同时出现在多个梦境中?”赵雷问道。
“理论上是的。”研究员点头,“而且,他的回应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引导,而是根据梦中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赵雷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启动‘群梦同步’计划,尝试构建一个可以让多人同时进入的共享梦境空间。”
“你是说……让林浩成为连接所有人的纽带?”助手惊讶地问。
“没错。”赵雷目光坚定,“如果林浩真的成为了集体潜意识的桥梁,那么我们就该让他发挥真正的价值。”
与此同时,沈悠的画作《林浩的回归》在东京拍卖会上以天价成交,成为当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她在采访中说:“这幅画不是为了纪念林浩,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他从未离开。”
而在新加坡,陈静的新书《梦境的光》正式出版,成为畅销书榜首。她在书中写道:
> “林浩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象征。他代表着希望、勇气、陪伴和重生。他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会有一束光,指引我们回家。”
而在南美,苏璃的康复中心迎来了第一批接受“梦境干预”课程的孩子。他们第一次在梦中见到林浩,第一次在现实中露出笑容。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