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半空之中,新阵法的符文还未完全显化成型之际,其他变化已发生。
最外围,那座一直如同轻纱薄雾般笼罩着整片区域,扭曲光影、混淆感知的太虚颠倒阵,其散发出的波动,开始如同退潮般迅速减弱。
构成阵法的能量纹路寸寸断裂、消散,不过几个呼吸之间,这座精心布置的幻阵便已悄然消散,再无痕迹。
并非遭遇了攻击,而是陈斐主动散去了这道屏障。
既然已决意布置能够挪移的法阵,那么这座主要用于掩人耳目,伪装此地虚实、拖延敌人判断的幻阵,其战略作用便大幅降低。
在法阵可以长距离移动后,固定的伪装意义已经不大。
当然,更深层、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神魂力量的精打细算。
陈斐的神魂虽因新获莲子而有所增强,但距离游刃有余还相去甚远。
每一个阵法的维系,都需要持续消耗心神,太虚颠倒阵作为一座功能独特的阵法,其维持所需的魂力并非小数。
若想在不解散任何现有阵法的情况下,强行嵌套一座全新的,且是技术难度极高的长距离挪移法阵,无异于痴人说梦。
即便只是雏形,也足以将陈斐本已紧绷的神魂彻底压垮,导致整个阵法体系崩溃。
必须有所舍弃,才能有所获得!
解散幻阵,腾出宝贵的神魂之力,是成功布置挪移阵法的必要前提。唯有如此,才有足够的神魂力量,去容纳和驾驭这个全新的、关乎战略机动的核心功能。
让一座固定不动的庞大阵法进行长距离挪移,在外行人听来如同神话,而实际操作起来也确实极为艰难。
其最大的难点,并非在于移动本身,而在于移动之后如何维持。
阵法之道,核心在于借势,借天地之力为己用。
每一座成功的固定大阵,都是与布阵之地的地脉走向、灵机流转,甚至微观规则深度契合的产物,可谓因地制宜的典范。
一旦将阵法连根拔起,挪移到另一个地方,那里的天地之势必然与原处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地脉不同,灵气属性或许有偏,空间稳固度可能不一,这些细微的差别,对于精密无比的阵法结构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
阵法造诣不足者,挪移之后面临的甚至不是威力打折扣的问题,而是整个阵法因与新的环境水土不服,导致能量冲突、结构紊乱,进而直接崩溃解体!
因此,每一次长距离阵法挪移,都牵扯到海量的前期测算、瞬间的环境适应调整以及精准的能量对接,这对阵修的计算能力、规则理解以及临场应变要求之高,超乎想象。
这最基础,也最致命的一点,对于将万道裁天谕修至大圆满境的陈斐而言,恰恰是最不成问题的。
在陈斐眼中,不同地域的天地之势虽各有特性,但其运行的基本法则却是相通的。
他能够快速解析新环境的规则,并驱动阵法进行微调适配。
所以,横亘在绝大多数阵修面前的鸿沟,对陈斐而言只是一道需要抬脚迈过的小坎。
摆在陈斐面前更大的问题,是在有限的魂力预算下,选用哪一种挪移方案,性价比最高,最适应当前局势。
游龙地脉行走阵。
此阵核心,是将整个连环大阵进行极致的压缩与凝练,化庞大为精微,最终形成一枚类似“龙珠”或“阵法种子”的核心。
然后将这枚“种子”附着于流动的大地灵脉之上,借助灵脉自然流淌的力量,在地底深处悄无声息地移动,如同蛰伏地脉、遨游九地的地脉游龙。
陈斐之前进行的短距离阵法挪移,其实就借鉴了这门阵法的一部分原理,只是未曾如此彻底。
此阵优点显而易见,依托地脉之力移动,消耗相对较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