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五章 干净又卫生  我的姑父叫朱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但这五个试点公布之后,整个朝廷,尤其是京城,瞬间都老实了。
    大宁因为设立了榷场,需要一些蒙古人员,这是理所当然的。北平是因为农场的问题,必须要外来劳力。
    泉州代表市舶司,也需要招募外来的劳力。
    这都没什么,值得一说的就是北平和袁州。
    袁州不用问了,就是煤矿的事情。
    那北平为什么需要外来劳力?
    难道是应天需要开矿?或者应天的作坊需要外来织工?
    对不起,都不是。
    纺织也是一个技术活,外来的人再便宜织不出来,也是不行的。
    事实上京城需要外来劳力,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给各家各户,尤其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充当仆人。
    昆仑奴,新罗婢。
    大明的权贵们,想不想梦回大唐,也体会一把前人的喜悦?
    徐景昌完全掌握了和官吏们打交道的精髓……你不能觉得自己做得对,就拼了老命往下压,谁不同意,就把谁赶出朝堂,或者干脆物理毁灭。
    这是行不通的。
    真正关键的只有俩字:交换!
    觥筹交错间,就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
    这年头没有多少死硬的反对派,无非是利益没有到位罢了。
    瞧瞧,现在要开放劳力,应天和袁州就绑在了一起,官员们的享受和工矿业发展,巧妙联系在一起。
    答应,还是不答应?
    只是这一下,朱高煦就很容易拿到了一万五千多外国劳力。
    而且徐景昌还很贴心通过特别法令,外国劳力,暂时不必和大明劳力一样对待……事情到了这一步,那就等于是明白告诉朱高煦了。
    你特娘随便折腾,我不管了。
    然后朱高煦就真的折腾出来煤炭……这一船船的,从袁州出来,到了鄱阳湖,然后走长江,到达应天。
    除了煤炭之后,大明朝又多了一样大宗商品,之前丝绸、瓷器、食盐什么的,虽然量也不少,但是根本没法和煤炭相比。
    首批煤炭运过来,应天的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过去每天都有许多樵夫,扛着木柴,来到应天出售。
    柴米油盐,烧柴甚至排在了米的前面,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这些木材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需要砍伐周围的树木,造成的生态压力是相当可怕的。
    如今煤炭输送进来,许多铺子,铁匠炉,都开始出售新的炉子……
    “伱们记着一点,烧过的煤渣,可以拿来铺路,也算是物尽其用了。”徐景昌笑呵呵,对着朝廷诸公道:“咱们的都城,不光要繁花似锦,也要干净卫生。”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