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揭开冰山角  昭心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很快,仵作的验尸结果已经送来了。

    陆昭漪赶忙拿过去那份结果,并仔细查看着。

    死者,身长七尺一,身份为羌人,死亡时辰为亥时前后,死因为腹部中刀,导致失血过多而亡,排除自杀可能,口腔中有***残留,初判为麻沸散,昏迷效力为一个时辰。伤口处有被涂抹罕见的血见愁草药汁液,并结合伤口,大致判断,可延缓死者失血大致为半个时辰。

    另外,死者双手手腕均有两条紫青淤痕,判断是为死前造成。

    看完,陆昭漪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种种迹象推断,凶手行凶,早在戌时正刻之前,就已被人行刺。

    而在戌时始,用完晚膳的死者,就没有人亲眼见过了。

    禁卫重重防守,也没有从外面闯入的踪迹,凶手极有可能在这一群禁卫之中。

    从院落出来,重新回到宣武观外的广场上,那道士作法也刚好结束,与一众人行了道礼,便匆匆入观而去。

    陆昭漪瞧着那原去的身影一眼,忽然想到,这宣武观之内,可不止有禁卫,还有观内的道士。

    而道士通常有些武艺傍身,更是会很多方面的杂学,而医术,是他们行走江湖的必备技能。

    这般一想,她问了身边的夏元铖,「宣武观,有多少道士?」

    「你不用问他,问我便可。」李潜这时赶上话茬。

    他可是河南尹,又兼司隶校尉都尉,包含洛京城在内,但凡属于河南尹地界,乃至整个司隶,几乎每个地方他都了如指掌。

    眼下,他便开始说起,「这宣武观,本就是皇家之地,是洛京八处高台之一,而其中的道士,自然是受陛下之命,于此修行。」

    「而本观内,只有……」李潜竖了三根指头,「三名道士。」

    而后他又解释。

    三名道士,分别掌簿、掌印、掌册。中文網

    掌簿,是为执掌宫簿,宗室名簿、洛京见闻录及兵簿,当为观主。而刚才在广场进行作法之人,便是执掌此职。

    其余两人,掌印,为执掌军印,宣武观临近大夏门,自大夏门出,便是阅武场。而此观,高三层,以此地,可览其全貌。

    至于掌册,便是掌管宗室之册。

    李潜举例,若她陆昭漪将来被立为皇后,其名字,便会记录在,由掌册道士手中的名册之内,并封存于观中。

    经由他这般解释,陆昭漪好似明白了,为何使节会被安排在宣武观入住。

    原来,名为道观,实则为皇帝私人之领地。

    此时,子时已过,就在这时,从皇宫而来的内监趋步赶来,并且对他们吩咐。

    「陛下旨意,命河南尹李潜,于天亮前查明此案,陛下要给拓拔部一个交代,还请河南尹多多费心。若天亮前查不出来,便连同参与查案之人一起革职……」

    他这话音落下,陆昭漪神色见微微扬起,无非就是早些抓住凶手,后面的那些话,在她看来,纯属废话。

    她当然知道,使节身死,意味着在并州的这场仗还要继续打,同时,以夏元盛为首的大军,不仅要接受鲜卑诸部的进攻攻势,还有承受羌人的怒火。

    这绝对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局面。

    但真的是这样?

    陆昭漪不免质疑,却也无法在此时说出来,只因凶手,可能就藏身在众禁卫之中。

    李潜似是能猜到了她的心思,却还是摇了摇头,「你先别急,我们会想办法的,不管案情多复杂,你我定能查出真相。」

    可让她没想打的事,这段话热血沸腾,反倒是陆昭漪却神情淡漠,丝毫不显于面上。

    「那既如此,此事我便不再参与了……夏阁令,我们走吧?」

    说着,她带头就往外走。

    「等等,陆娘子,你真是不管了吗?」李潜惊呼。

    她则是回身,走向李潜,将仵作验尸结果递给了他,「此事,无需我参与,你也很快能找到真相……」

    说到此,语气微顿,她目光看向守卫,「这一起命案,我心中已有眉目。但都不重要,这也与太渠阁、及北方战事无关。仅仅只是单纯命案而已,根本无需我多费心思。」

    说完话,她便带着夏元铖与影冲离去。

    出了宣武观,先是吩咐影冲,将影卫与黑甲卫召集并撤离,并安排谍网撤出,返回风满楼与沁雨阁等候调遣。

    之后,她只带着夏元铖,回返太渠阁衙门所在。

    一路上,夏元铖满脑子疑惑不解,不禁发问,「为何就这般,突然放弃,不查了呢?」

    陆昭漪停顿半刻,才说,「因为,这是陛下设下的圈套,好让我钻进去。既浪费时辰,还不讨好。」

    「我还是不明白……」

    她转了转眼神,思绪了几个眨眼,便跟他讲述着。

    「你知道,羌人在哪儿?」

    「羌人?」夏元铖想着自己曾在书上看到过的内容,「应该在雍州之北,凉州以东,并州以西……」

    「没错。」陆昭漪点头,「羌人,大多是在大雍境内,少数羌人,则与胡人一般,在北方草原游牧。那一群少数之人,更多的是目不识丁,更别说是,拿笔写字了。」

    绝大多数时候,中原人对鲜卑、羌人、羯人已以及匈奴人,都不太容易区分,甚至都以为彼此差不多。

    但真正熟悉北方的,才知道,羌人与羯人差别极大,更别说羌人与鲜卑人之间的关系,简直是仇敌。

    即便这样的条件下,鲜卑诸部逐渐壮大,羌人与羯人,宁愿跟随中原,也不愿臣服于鲜卑。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