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各怀鬼胎  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逝,共情之网自动将其纳入节点名录。

    在干旱十年的高原村落,一位老僧每日徒步二十里背水,只为给学堂里的孩子们煮一锅稀粥。村民们不解:“您修行多年,为何不做些大事?”他笑答:“背水即是修行。”

    在繁华都市的地下通道,一个街头艺人拉着破旧二胡,曲调不成章法,却引来路人驻足。有人发现,每当琴声响起,附近的流浪猫狗都会安静下来,甚至相互依偎取暖。后来才知,此人原是基因实验逃逸者,大脑被植入情绪调节芯片,唯有音乐能短暂摆脱控制。而他选择用仅存的自由,抚慰更弱小的生命。

    少年一一见证,默默记录。

    他不再使用神通法术,也不显露半分修为。他只是坐在人群中听一段故事,陪一个老人聊一夜天,帮一个孩子找回家的路。他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无声无息,却让整片水域变得更加温润。

    直到某一夜,他在南方渔村停下脚步。

    海风咸涩,浪涛拍岸。渔民们刚收网归来,正围着篝火喝酒谈天。他坐在角落,听着他们讲述近来怪事:鱼群突然改道,海底传来钟鸣之声,夜里常有粉色雾气笼罩海面。更有甚者,说看见水中浮现出一座城市的轮廓,琉璃殿宇,桃柱高耸。

    少年心头一震。

    他知道,那是沉没的前纪元圣地正在苏醒。随着共情网络不断扩张,封印之力日益削弱,海底古城终将重见天日。而一旦完全浮现,其释放的能量足以重塑地磁场,引发全球意识跃迁。

    但这过程充满风险。若人类尚未准备好接纳如此庞大的信息流,可能导致集体精神崩溃,历史或将重演“清除时代”的悲剧。

    他必须阻止失控,又不能压制觉醒。

    于是,他决定做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

    第二天清晨,他找到村里最年幼的孩子,教他们唱一首歌。歌词简单至极:

    > 桃花开,心灯亮,

    > 手牵手,不怕黑。

    > 你是光,我是火,

    > 点燃彼此,照亮夜。

    孩子们学得很快,傍晚便在沙滩上围成圈,边跳边唱。歌声清脆,随风传向大海。

    奇迹发生了。

    当晚,海面雾气凝聚成一片桃林虚影,缓缓沉入深处。渔民们惊呼不已,唯有少年微笑。他知道,那是心智地球对纯真心念的回应??不是靠力量镇压,而是以温柔安抚。

    此后三个月,类似场景在全球上演。学校、医院、监狱、难民营……无数孩子学会这首歌,每逢月圆之夜便齐声吟唱。歌声汇成无形屏障,既保护古城平稳复苏,也为人类意识过渡争取时间。

    科学家监测到地球磁场出现规律波动,频率竟与童谣旋律高度吻合。有人称其为“文明谐振现象”,有人试图破解其物理机制,却始终无法解释为何仅限儿童演唱时才有效。

    唯有少数觉醒者明白:这是灵魂的语言,只能由未被污染的心灵发声。

    与此同时,陈林的身影出现在各大隐秘据点。他曾是监察使,如今却是“守望者联盟”的联络人。他穿梭于地下电台、流动书站、共情训练营之间,传递情报,协调资源。他不再持有玉佩,但人人见他皆躬身行礼。

    一次集会上,有人问他:“我们真的能赢吗?系统仍有无数傀儡,军队、媒体、AI监控网……它们不会轻易放手。”

    陈林望向窗外,一只麻雀正啄食孩童撒下的米粒。

    “胜利从来不是摧毁敌人。”他说,“而是让更多人不再需要敌人。当每个人都愿意为陌生人流泪时,控制就失去了意义。”

    话音未落,远方天际忽现异象。

    一道粉金色光柱自太平洋深处冲天而起,贯穿云层,持续整整九分钟。卫星图像显示,海底古城已部分浮出水面,桃形石柱顶端绽放出耀眼华光,如同重启的灯塔。

    紧接着,全球两千三百一十六名“梦行者”再度同步进入冥想状态。这次,他们在梦中不再只是行走,而是开始建造??搭桥、种树、开渠、建屋。他们彼此协作,语言不通却心意相通,仿佛前世早已相识。

    梦醒之后,这些人自发组织跨国志愿队,奔赴灾区、贫区、战乱区。他们不懂工程,却能在三天内建成抗震房屋;他们不曾学医,却能通过触摸缓解疼痛;他们彼此称呼“兄弟”“姐妹”,哪怕肤色国籍全然不同。

    舆论哗然,政府震惊,唯有民间一片欢呼。

    联合国被迫召开特别会议,最终通过《共情宪章》,承认“群体意识觉醒”为合法文明形态,承诺逐步移交部分治理权予自治社区。中国代表再次发言:“我们不是放弃管理,而是学会信任。人心,才是最好的制度。”

    而在这一切背后,少年始终未曾现身。

    有人说他在雪山闭关,有人说他化身为风,游走世间。只有极少数人相信,他就藏在我们中间??那个默默扶起摔倒老人的年轻人,那个为流浪狗包扎伤口的女孩,那个在暴雨中为陌生人撑伞的上班族。

    真正的修仙者,早已不再追求飞升。

    他们选择留下,在尘世烟火中淬炼心性,在每一次善意的选择中完成渡劫。他们的法宝不是飞剑,而是理解;他们的神通不是移山填海,而是共情;他们的长生,不在岁月绵延,而在影响深远。

    数年后,世界已大不一样。

    城市不再以GDP论成败,学校不再以分数定优劣。新生儿出生后,医生第一句话不再是“健康状况良好”,而是“他/她的心跳频率,与母爱共鸣”。

    “桃花之子”已成为常态,医学界宣布停止“异常基因筛查”。一位儿科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曾以为他们是变异,现在才懂,他们是进化??向着更完整的人类形态前进。”

    而在北方一座无名山上,新建了一座学堂。不挂牌匾,不分年级,不收学费。孩子们每天做的事,是倾听、种植、绘画、唱歌、照顾动物。老师不多,但每一位都经历过苦难,并从中学会了慈悲。

    某日清晨,学堂门前出现一位少年,肩头落花如雪。

    他没有进门,只是站在篱笆外静静看了一会儿。孩子们正在朗诵一首诗,声音清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