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会审和珅!嘉庆的杀手锏  督抚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鄂罗哩叹道。

    “难道……就、就是为了这个吗……”和珅面色渐渐转得如同白纸一般,终于支撑不住,委顿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我真的做错了吗?若是我不交结宗室,最后皇上亲政,我孤立无援,那还不是任凭皇上宰割?再说了,我又怎能提前知晓,大行皇帝竟然有一份遗诏呢?”和珅心中犹是不愿屈服的念着。

    其实和珅所想,也没有错。

    这时只听后堂脚步声响,几位官员走了出来,当先一人,正是已经重新改任大学士,入主军机处的董诰。这时三堂会审,可因为和珅一党夺职甚众,不少要职尚未得补任,董诰依然只得兼署刑部,他身后是满汉都察院左都御史,成德和刘权之,满汉大理寺卿富琨和蒋曰纶跟在最后。满人刑部尚书苏凌阿已经革职,暂时由侍郎傅森代理,也随着各人一并前来。

    一时各人纷纷入座,董诰身为主审和宰辅,率先说道:“下面人犯和珅听了,现御史、六科、中外诸官弹劾你的罪名,我等已一一查访,眼下罪证确凿,情节颇重的,主要是这二十款。你可一一听着,若是你没犯过,也将申辩缘由说来。第一条: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大行皇帝册封皇上为太子,但尚未宣布之九月初二之夜,和珅便已准备了玉如意一柄,遣人骗开圆明园宫门,在园中将如意进献给了皇上。和珅,此事可是确有其事?”

    “绝无此事!董诰,你主审刑案,便是如此糊涂吗?圆明园宫禁之地,我怎可随意出入,又怎能将如意递于皇上,而皇上周围无人察觉?这定是子虚乌有之事!”和珅犹在尝试辩解。

    “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其实不全由得你。和珅,当时情形,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场,呼什图就在你身后,你觉得他会不清楚吗?他已经招供了。还有,彼时看守圆明园的护军营军士,也有几人一一出来作证,说只要放你进去,就有三十两银子的赏赐,如此证据清楚明白,怕是你再申辩,终归无用了吧?第二条:去年正月,大行皇帝在圆明园有诏于你,你骑马直过左门,又过了正大光明殿,直至寿山口,可有其事?”

    听到这里,和珅渐渐清楚,自己这一次是跑不掉了。董诰方才只说了呼什图招供,军士作证,却没提这件事是何人提供了线索。可彼时除了自己、呼什图和嘉庆三人,又有谁知道和珅所带入圆明园的,是一柄玉如意呢?

    接下来,董诰每念的一条罪状,都让他清楚的认识到,嘉庆只有处死自己这一个想法。

    第三条:和珅乘坐椅轿出入神武门,且未经任何许可。

    第六条:乾隆病重之时,和珅毫无忧戚,与人叙说之时,言笑如常。

    第七条:乾隆病重之时批复奏章,有渐不成字之处,和珅公然声称不如撕去重新拟旨。

    第十条:乾隆去世后,嘉庆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则在发出的上谕中称无论有无出痘,俱不必来。

    以上数条,均是涉嫌十恶中“大不敬”的罪名。此外,二十条罪名中还有和珅变更成例、隐匿军报等罪状,虽不涉及“十恶”,可一样是重罪。另有交结苏凌阿、李潢等事,则涉嫌结党之罪。

    也就是说,无论乾隆有无遗诏,和珅所犯之罪,已经让他成为“十恶不赦”之人。即便当年的李侍尧,也只有贪赃枉法,并无“十恶”之罪。和珅之罪,早已比李侍尧重了不止一个档次,眼看这些罪名,即便乾隆复生,只怕也救不得他了。

    而和珅的言语,也从最初的抗辩,逐渐转向沉默,再转向……索性承认。

    “第十四条,你蓟州所建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往往以和陵称之,可有其事?”

    “无知之民妄言,岂可当真?”

    “那你坟茔违制是真的了?下一条,你家所藏珍珠手串,现查出二百余串,又有大珍珠数十,较之御用冠顶,尚要大出一倍,你有何辩解?”

    “……”

    “第十八条,你家夹墙藏金,有两万六千两,私库藏金,又有六千余两。地窖藏银,现查出两百万两,你有何可辩解之处?”

    “哈哈哈哈,董诰啊董诰,似你那般小肚鸡肠的面相,你一辈子都是个庸人!我家中财宝,你所见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就想着拿我问罪?亏我与你共事十几年,还以为你有些才干呢,如今看来,我真是瞎了眼了!”

    “……第二十条,你府中家奴刘全,家中查出现银十余万两,另有珍珠手串数十,他一介家奴,如何却来如此之多的财宝?”

    “什么?刘全家产才十几万两银子?是他胆子太小了,还是你糊涂无能,只得查出这一星半点儿的家财啊?我知道,你们殚精竭虑,头发都熬白了,炮制这二十条大罪出来,不就是想让我死吗?那我就成全你们!我认,二十条我全认!我还有一个想法,我死了之后,你们一定要把我的头砍下来,就挂在菜市口那里,我死了也要亲眼看看,你们这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清廉为公的大臣,要怎么治理这大清天下!”

    让和珅有些诧异的是,董诰也并没有发怒。

    “和珅,我知道,你这激将之言,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你想着一心求死,反而会有些人同情、可怜你二十年宰辅之功,是吗?这《大清律例》我再是熟悉不过,你所犯之罪,至少五条都已是‘大不敬’,按国朝成例,你未来的定罪,也只有凌迟处死这一种可能。你终究做了十五年宰相,入值军机二十四年,我也会请求皇上,让你上刑场之前体面一些。至于其他的,你就不要再有妄想了。”说着,董诰与其他三法司各大臣也相继将和珅供状一一撰写完毕,便再次退回了堂中,准备上报嘉庆去了。

    看着刑部大堂渐渐无人,和珅的精神似乎也被一并带了出去。恍惚之间,他再也支撑不住,“砰”的一声,倒在了大堂之中。

    很快,和珅认罪,以及和珅所涉二十条罪状之事,也已经在京官之中流传开来,阮元也不出意料的得到了这些已经认定的罪状。但作为捕拿和珅大计的设计之人,阮元也比旁人更加清楚,和珅最大的罪名,应该是他图谋借步军统领衙门、銮仪卫等部要挟嘉庆之事,这属于“十恶”的第二款“谋大逆”,要比那二十条罪状中最为严重的“大不敬”更加严厉。

    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之中,对此却只字未提。这日退值归家,阮元也不禁再一次想起了那个风雪之夜,自己在计退禁军之前,与嘉庆的一番长谈。

    那时自己先将兵部调任的想法,以及和珅派苏凌阿探路,呼什图交结之事,一一与嘉庆说了,可这样大的布局,自己毕竟是第一次筹划,未免心中有些忐忑。看着嘉庆不以为意,也主动出言道:“皇上,其实臣想着,兵部若是维持眼下的样子,和珅必然不敢生事。有庆大人和皇上调来的富大人坐镇,即便李潢和台费荫心附和珅,和珅想让他二人送些私人信件出去,却也决计不能。这样看来,兵部这条路,和珅是走不通的。”

    “但朕想让他把这条路走通。”不想嘉庆的回答竟然是这样一句话。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