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李纲低声道:“燕王,陛下已下令,命童贯派人监视您的一举一动。若燕王不早作打算,恐怕……”
耶律延禧目光微沉:“你有何建议?”
李纲低声道:“燕王,如今朝堂之上,蔡京、童贯把持朝政,陛下亦已老迈,难有决断。若燕王愿起兵夺权,以燕王之威望,必能一呼百应。”
耶律延禧沉默片刻,缓缓摇头:“我耶律延禧,虽非汉人,但自幼受大宋恩养,岂能背叛大宋?”
李纲急道:“燕王,如今大宋危矣!女真未灭,西夏未平,若陛下再昏庸下去,大宋迟早落入奸臣之手。燕王若不自立,岂非坐视大宋倾覆?”
耶律延禧目光深沉,良久,才缓缓开口:“我耶律延禧,愿为大宋守土,但绝不会背叛大宋。”
李纲叹息一声:“燕王……终究是太仁慈了。”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或许吧。”
夜幕降临,京城之中,灯火通明。
而在这座繁华的城池之下,暗流已然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耶律延禧回到燕王府,夜风拂面,寒意刺骨。府内灯火阑珊,仆役低眉顺眼,不敢多言。他步入书房,关上房门,独自一人坐在案前,凝视着烛火摇曳。
“燕王。”门外传来一道低沉的声音。
耶律延禧微微抬头:“进来。”
门开,李纲缓步而入,神色凝重:“燕王,陛下已命童贯暗中监视您,燕王府周围,已有禁军暗哨。”
耶律延禧淡然一笑:“果然如此。”
李纲压低声音道:“燕王,若再不早作打算,恐怕迟则生变。臣已联络几位旧部,若燕王愿起兵,可迅速掌控京城防务,逼迫陛下退位,重整朝纲。”
耶律延禧沉默片刻,缓缓摇头:“我耶律延禧,虽非汉人,但自幼受大宋恩养,岂能背叛大宋?”
李纲急道:“燕王,如今大宋已如朽木,蔡京、童贯把持朝政,陛下亦已老迈昏庸,若不趁早动手,女真迟早南侵,大宋危矣!”
耶律延禧目光深沉,缓缓道:“我知你忠心,然此举若行,便是造反。我耶律延禧,宁死,也不愿背负叛逆之名。”
李纲叹息一声:“燕王……终究是太仁慈了。”
耶律延禧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下的京城,低声道:“我耶律延禧,一生征战,为的不是权势,而是守护这片江山。若陛下不愿信我,那我便辞官归隐,远离朝堂。”
李纲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一拜:“臣……告退。”
夜深,耶律延禧独坐书房,心中思绪万千。
翌日清晨,宫中传来圣旨,耶律延禧被封为“燕国公”,赐宅于京城东郊,命其“安心养病”,实则软禁。
耶律延禧接旨后,未作多言,收拾行囊,迁往东郊府邸。
府邸四周,皆有禁军驻守,虽未明言,实则已成囚笼。
夜幕降临,耶律延禧独坐院中,仰望星空,心中一片沉寂。
“燕王。”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耶律延禧回头,只见岳飞一身夜行衣,悄然现身。
“你怎么来了?”耶律延禧微微一怔。
岳飞低声说道:“末将听闻燕王被软禁,特来探望。大同关已交由副将镇守,末将此来,便是想请燕王定夺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耶律延禧苦笑:“我已无权,又能如何?”
岳飞沉声道:“燕王,末将愿护送您出京,前往大同关,重整旧部,再图大计。”
耶律延禧目光微动:“你可知此举,便是谋反。”
岳飞抱拳道:“末将只知,燕王为大宋鞠躬尽瘁,却遭奸臣陷害。若大宋再无燕王,女真必趁虚而入,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耶律延禧沉默良久,缓缓道:“我……不能背叛大宋。”
岳飞急道:“燕王,若大宋已腐朽不堪,难道还要坐视其倾覆?”
耶律延禧叹息:“若我出走,陛下必下令讨伐,届时,大宋将陷入内乱,女真趁势南侵,天下百姓,将陷入更大灾难。”
岳飞紧握拳头,眼中满是不甘。
耶律延禧缓缓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回去吧。大同关仍需你镇守。我虽被软禁,但陛下未必真要杀我。若女真再犯,陛下仍需我。”
岳飞咬牙片刻,终是点头:“末将……告退。”
夜色下,他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
耶律延禧望着远方,低声喃喃:“我耶律延禧,一生为国,却终被国所弃。”
数日后,京城传来消息,女真使者南下,欲与大宋议和。
耶律延禧闻讯,心中一震。
“阿骨打……终究还是低头了。”他低声自语。
然而,他心中却隐隐不安。女真此番议和,恐非真心,而是另有图谋。
果不其然,几日后,大同关传来急报??女真大军,已秘密集结于北方边境,意图南侵!
耶律延禧立刻上书,请求陛下召见,然奏折被童贯压下,未得回复。
他心中焦急,却又无可奈何。
夜深,耶律延禧独坐书房,思索对策。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燕王!”一名亲卫急匆匆闯入,“陛下召见!”
耶律延禧微微一怔,随即起身,整理衣袍,随亲卫入宫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