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内,搜集情报。
半个月后,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送达松州。信中写道:皇帝已同意与辽国旧部联合,若耶律延禧愿意归顺朝廷,便可封其为北疆总督,统领边军,共抗外敌。
耶律延禧看完信后,久久不语。他知道,这是朝廷对他的一次试探,也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抉择。
夜深人静,他独自站在城头,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
“我究竟是谁?”他低声自问,“是契丹遗孤,还是大宋将领?”
良久,他终于下定决心,提笔写下回信:
“臣耶律延禧,誓死效忠大宋,愿与朝廷共进退,共御外侮。”
信成之后,他亲自交给岳飞,嘱咐他务必亲手呈交皇帝。
岳飞接过信件,郑重地点了点头:“燕王心意已决,末将定不负所托。”
风雪依旧,战火未熄。但在这片动荡的大地上,一个新的联盟,正在悄然形成。
而属于他们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耶律延禧在送走岳飞之后,便开始着手整顿军务。赤水河谷一战虽胜,但宋军亦伤亡不小,五千精骑折损近半,粮草补给也因长途奔袭而消耗殆尽。他深知接下来的局势将更为严峻,若不尽快恢复元气,恐怕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王德奉命留守松州,负责后方防御与兵员整训;高烈则被派往兰州一带清剿残敌,确保后方稳定。同时,耶律延禧亲自巡视各营,安抚士卒,并下令从附近州县调拨粮草,以缓解军中燃眉之急。
数日后,斥候回报:西夏残部李乾顺已逃至贺兰山一带,正联络党项诸部,意图东山再起;而女真方面,完颜阿骨打亲率大军南下,前锋已抵达大同关外,战火即将燃起。
耶律延禧闻讯后,立即召集众将议事。
“如今我军虽略得喘息,但战力尚未完全恢复。”他在议事厅内沉声道,“女真铁骑骁勇善战,若其攻入中原,则天下危矣。”
高烈抱拳道:“燕王,不如趁其未稳,主动出击!末将愿为先锋,直取女真主帅首级!”
王德却摇头道:“女真兵力雄厚,且远道而来,必有准备。若贸然出击,恐遭伏击。”
耶律延禧思索片刻,缓缓开口:“我意已决。传令下去,即刻修书一封,命快马送往京城,请陛下早作部署。另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我将亲率三千骑兵,前往大同关外,迎击女真前锋。”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燕王!”王德急忙劝阻,“您乃全军统帅,岂可轻身涉险?”
耶律延禧摆手道:“正因为我是统帅,才更应亲赴前线。女真若破大同关,便可长驱直入中原,届时天下动荡,百姓涂炭。我不能坐视不理。”
高烈激动地站起:“末将愿随燕王出征!”
王德亦拱手道:“末将愿留守松州,誓死守护后方。”
耶律延禧点头:“好。那我们便分头行动。”
翌日清晨,三千精骑整装待发,旌旗猎猎,杀气腾腾。
“出发!”耶律延禧一声令下,大军如猛虎下山,直奔大同关方向而去。
与此同时,大同关外,女真前锋部队已扎下营寨,营帐连绵十余里,士气高昂。完颜阿骨打端坐帐中,听取斥候汇报:
“启禀大帅,据探子回报,宋军主将耶律延禧已率三千骑兵离开松州,正朝大同关方向进发。”
完颜阿骨打冷笑:“果然来了……耶律延禧倒是胆大,竟敢孤军深入。传我命令,全军备战,设伏于山谷之间,待其深入,一举歼灭!”
女真军队迅速布阵,依托地形设下重重埋伏,只等宋军自投罗网。
七日后,耶律延禧率军抵达大同关外围。此处地势开阔,唯有一条狭窄山谷可供通行,两侧山势陡峭,林木茂密,极易设伏。
“将军,此处地形险要,恐有埋伏。”副将提醒道。
耶律延禧环顾四周,神色凝重:“不错。传令下去,前军缓行,弓弩手戒备,随时准备接战。”
然而,就在他们谨慎前行之时,山谷两侧突然爆发出震天呐喊,箭雨如瀑倾泻而下,滚石落木轰然砸落!
“杀!”完颜阿骨打一声令下,女真军队如潮水般涌出,将宋军团团围住。
耶律延禧临危不乱,拔刀高呼:“列阵迎敌!盾手上前,弓弩齐射!”
三千宋军迅速结成阵型,奋力抵抗。双方激战一日,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就在此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只见高烈率领一千骑兵自北侧山林杀出,如狂风骤雨般冲入战场,直扑女真左翼!
原来,耶律延禧早已预料到敌军会设伏,因此提前派遣高烈绕行北侧山谷,伺机突袭。
女真军队猝不及防,阵型大乱,士气动摇。
耶律延禧抓住战机,亲率主力奋勇向前,长刀挥舞,所向披靡。
战斗持续整整一日,最终,女真前锋溃败,完颜阿骨打仓皇撤军,仅带数百残兵退守后方要塞。
夜幕降临,战场上火光点点,硝烟弥漫。
耶律延禧站在山坡之上,望着远方,神色凝重。
“这只是开始。”他低声喃喃,“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高烈策马上前,拱手道:“燕王,此战虽胜,但我军损失惨重,是否继续追击?”
耶律延禧摇头:“不可。女真主力尚在,若穷寇莫追,反为敌所乘。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随后返回松州,重整军备。”
高烈点头:“是。”
风雪依旧,山河依旧,而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然掀开新的一页。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