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家危急  荡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理再次挑起了事端。契丹军队突然越过了边境线,在西夏故地北部发动了一次小规模袭击。虽然这次袭击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却让赵明意识到,契丹可能正在试探宋军的实力。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赵明下令加强北部边防,并派遣一名经验丰富的将军负责指挥防御工作。他还秘密召集“影刃”小队的核心成员,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摸清契丹军队的具体部署情况。通过一系列精准的情报收集行动,“影刃”小队成功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敌军分布图,为后续的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而在南方,大理的态度则显得更加复杂。段誉虽然接受了赵明的邀请,表示愿意前往汴京访问,但他的使者却私下透露,大理国内也有不少人反对与宋朝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些人认为,宋朝的强大扩张势头终将危及大理的安全。因此,段誉此次访问实际上是一次带有试探性质的外交活动。

    赵明对此早有预料。他特意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在宴会上展示了宋朝的繁荣景象。同时,他还向段誉赠送了一件象征友谊的玉玺,寓意两国永结盟好。然而,在这场看似友好的交流背后,双方都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和平罢了。

    ### 新的经济挑战

    除了军事和外交问题外,赵明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尽管减税政策帮助缓解了农民的负担,但连年的战争已经耗尽了国库储备。为了填补财政缺口,赵明不得不重新审视税收体系。他下令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如何优化税收制度,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不至于过度加重民众负担。

    经过数月的讨论,委员会提出了几项改革建议:一是扩大商业税收范围,尤其是针对奢侈品交易征收高额关税;二是推行土地登记制度,确保所有土地持有者按照实际面积缴纳税款;三是鼓励民间投资,通过减免特定行业的赋税吸引商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引发了新的矛盾。许多富商巨贾对新增的商业税收感到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抵制政策实施,并通过贿赂部分官员试图推翻改革。赵明得知此事后,果断采取行动,不仅严惩了受贿的官员,还公开处决了几名带头闹事的商人,以此震慑其他人。

    ### 文化融合的困境

    在文化领域,赵明的努力同样遭遇了阻力。尽管他组织学者编写了统一的历史教材,并推广使用共同的语言文字,但这些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拒绝接受新的教育体系,认为这是对传统习俗的践踏。更有甚者,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迎合当地民众的情绪,故意拖延或篡改上级指令。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赵明决定亲自巡视几个重点地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国传递一个明确信号:文化融合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任何人试图阻碍这一进程都将付出代价。在他的带领下,一批优秀的教师被派往各地开办学校,教授标准化的课程内容。同时,赵明还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那些积极推动文化融合的个人和团体。

    然而,即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对赵明的政策持保留态度。他们担心,过度强调统一性会抹杀地方特色,最终导致文化的单一化。赵明对此并未完全否认,但他坚持认为,只有在一个统一的文化框架下,华夏大地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 下一步棋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明逐渐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边境的动荡、内部的分裂、经济的危机以及文化的冲突,这些问题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整体。要解决这一切,他需要制定一套更加全面而深远的策略。

    赵明的第一个目标是彻底平定西夏故地的叛乱。他计划派遣一支精锐部队深入腹地,逐一剿灭那些顽固的反抗势力。同时,他将继续推进移民政策,用来自中原的百姓取代当地的旧贵族,从而改变该地区的社会结构。

    第二个目标则是处理与契丹和大理的关系。对于契丹,赵明打算通过外交手段分化其内部势力,削弱其整体实力。而对于大理,他则希望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拉拢段誉,使其成为宋朝在南方的重要盟友。

    最后一个目标,则是进一步深化国内改革。赵明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既能保障国家的高效运转,又能兼顾各方利益。他深知,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够到达终点。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赵明正一步步迈向自己的理想国度。然而,等待他的,将是更多的挑战与考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