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875章  锦绣农女种田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杨若晴每样菜都尝了两三块,这两三块下来,汇聚在一块儿,那可就是非常实在的份量了。 
    尤其是这些菜大多是辣口,那就更的对杨若晴的胃口。 
    比如说,萝卜烧牛肉里面的萝卜,在杨若晴看来,那可真是把牛肉的精华全都吸收了,一块厚厚的白萝卜咬下去,美味得杨若晴都要升仙了…… 
    这么好吃的菜,照理说三碗白米饭那是随便旋的,但是,杨若晴却并没有。 
    越是好吃的菜,饭越不能多吃,撑死了一百克白米饭,不能再多了。 
    “我吃饱了,你们接着吃,慢慢吃,”杨若晴拿着自己的空碗筷站起身,跟众人那招呼着。 
    “晴儿你咋这么快就吃饱了?再多吃几口啊?” 
    “我已经吃饱啦,你们多吃点,我去灶房划米汤锅巴。” 
    “米汤锅巴好,待会我也去喝一碗。” 
    “好啊,待会都来喝米汤锅巴溜缝儿……” 
    米汤划锅巴,是眠牛山这一带能够跟肉丸子肉饼齐名的家乡特色。 
    粘稠得如同牛奶般的米汤,跟柴火灶大铁锅里烧得金黄脆香的指头厚的锅巴浸泡在一起,那种醇厚绵长的口感,滋养了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 
    在外的游子,每每会回忆起家乡,脑海里都会忍不住想起母亲熬的那一锅米汤锅巴。 
    想起每一次亲戚朋友的聚餐,大家人手捧一碗边吃边喝。 
    如果配上家里自己腌制的咸肉沫雪里蕻菜,那真的是一绝! 
    灶房里,杨若晴正在专心致志的划着米汤锅巴,不一会儿,大安就过来了。 
    “咋?你也吃饱了?” 
    “姐,我惦记着米汤锅巴,想要舀一碗。” 
    “好嘞!” 
    杨若晴知道大安的饭量一直都不是很大,于是没有强行赖他再吃一碗大米饭,而说给他舀了大半碗米汤泡锅巴。 
    大安也没有回饭堂里去,端着碗坐到了灶膛口的滚条石上。 
    看到堂堂的状元郎回到家里是如此的接地气,杨若晴眼底都是暖意。 
    弟弟不管走多远,爬多高,都不忘本,不忘初心。 
    “好吃吗大安?”杨若晴感觉自己这话问的有点多余,因为看大安的样子,就能看出来这碗米汤锅巴应该是很对他胃口的。 
    大安抬起头,吃到眼神都有点迷离了。 
    “当然好吃,让我沉醉。” 
    杨若晴莞尔。 
    刚好这当口峰儿也进来了,“大姑,我也想吃米汤锅巴!” 
    “好嘞!大姑给你舀。” 
    小花跟进了灶房,看到大安和峰儿父子俩人手一碗米汤锅巴,也笑了。 
    “他们父子俩啊,在京城的时候就惦记这一口。” 
    “我说柴火灶咱宅子里也有啊,大米也有啊,可是我烧出来的米汤锅巴,他们咋吃都咋说不对胃口。” 
    “就算后来咱爹娘过去了,娘烧的米汤锅巴,他们虽然也吃,却还是说差了那么点火候,不是那种记忆中的感觉。” 
    “可是昨夜回来,还有今个,这家里的米汤锅巴端起来就说是那个味儿了!” 
    小花说到最后,捂着嘴笑。 
    杨若晴也笑,但跟小花不同的是,小花或许还是没能明白这父子俩否定米汤锅巴背后真正的涵义,但杨若晴却懂。 
    即使京城有灶台,有米,甚至还有更好的米,但是,煮出来的米汤锅巴却不是记忆里的味道。 
    记忆里真正的味道,必须要是故乡的土搭成的灶台,村子后面山上生长的茅柴,村前村后田地里长出来的稻谷,再用这一方滋养乡亲们的水来熬煮…… 
    如此煮出来的米汤锅巴,才是正宗的,记忆中的味道。 
    不仅仅是米汤锅巴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 
    这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抚慰,抚慰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米汤锅巴,滋养疲惫的心。 
    突然,大安对峰儿说:“你前几日跟我说,最近回家归途颇有感悟。”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即兴来首诗?” 
    正在埋头喝米汤的峰儿听到父亲的问,抬起头。 
    小少年眨了眨明亮的双眸,认真思考了下,点头:“好,我稍稍酝酿。” 
    小花睁大眼:“啊?当真要现场作诗啊?” 
    峰儿没理会小花,因为他已眯起眼,心中应该在酝酿情绪。 
    杨若晴则是眼睛发光,屏住呼吸,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峰儿。 
    小朵刚好也来了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