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4】(3)武韩皇家日报首刊,阴阳家押注武韩?  大秦:我韩王的快乐你想象不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04章

    齐鲁之地,儒家!

    相比起墨家,儒家与其齐名。

    儒侠们怀揣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逐渐成为诸子百家中最受世人推崇的一派,与墨家并称为当世两大显学。

    然而论门下弟子的整体实力和数量而言,儒家其实还在墨家之上。

    儒家势力最为强盛的地方就在繁华一时的齐鲁之地,桑海之城。

    一间充满儒雅气息的课堂上。

    此刻在主位上,正坐着一位留着白发,仙风道骨、神清气俊,精通围棋、喜好花草,然而脾气古怪,为人严苛的老者。

    此人正是儒家宗师、“齐鲁三杰”的师叔,儒家辈分最高的长者高人,是儒家继孔子和孟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家,更是两位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斯、韩非的授业老师——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是指与生俱来、自然而成的“自然之性”或生理本能。“伪”不是“真伪”、“虚伪”的“伪”,而是“人为”之义。”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常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荀子此刻正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性恶论,《荀子·性恶》篇。

    他认为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大多数弟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人赞同荀子的性恶论。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而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所以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

    不过儒家的另一位宗师,孟子,也有他的性善论,更早说出来。

    所以弟子之中也有人拿出《性善论》,与荀子辩驳。

    荀子丝毫不生气,有宗师气度的他耐心的微笑与对方辩论。

    这就是他们儒家。

    乃至于诸子百家更多时候的生活日常。

    诸子百家就是辩论出来的。

    所以不会因为对方的话与自己相反,就像键盘侠一样动辄撒泼打滚、喊打喊杀。

    当然,这种情况也只在春秋战国时候存在。

    等到秦大一统,刘汉独尊儒术后,就只有儒家之说,可辩驳的内容也只在很小范围内。

    ※※※※※※※※

    ※※※※※※※※

    “颜路,你在看什么?”

    荀子刚得意开心的辩论胜过一名弟子,就发现未来的儒家二当家,与师兄伏念、师弟张良并称“齐鲁三杰”颜路正在开小差。

    在自己的案桌前低头不知道看着什么。

    因为根本不是竹简。

    所以荀子一眼看出不正常。

    “啊々‖!”

    “师叔,对不起,我在看报纸。”

    众弟子立刻看向颜路。

    虽然是张良的师兄,但年龄实际上颜路看起来还要小上许多,只是一个孩童模样。

    身上穿着儒家男子服饰腰带上都有的结。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每天整理服饰,也是要提醒自己,生于天地有礼有节,才有安身立命之本。

    全身服装均为浅色,体现出其平淡的特点,与平淡的性格对应。

    温柔的少年形象。

    虽然年龄还小,却成熟又稳重,还很治愈。很多看不惯的事情往往一笑了之,对于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也经常被伏念批评。

    从小就一直生活在伏念耀眼的光辉之下,却并没有强烈的争强斗胜之心,安之若怡,为人处世十分淡泊、喜静不喜动,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实力。

    “报纸,二师弟,何为报纸?”

    问话的是一个单独坐在二三十余名弟子当中最前面,相貌和衣着相比年轻飘逸、潇洒倜傥的张良较为成熟庄重,相比温文儒雅、平淡朴素的颜路较为华丽高雅的男子。

    男子叫伏念。

    外形高雅不凡,举手投足有一股天生的华贵气度。

    与片中嬴政有着些许类似之处,眼睛比较细长,眉毛长且压得很低,鼻子偏长但很挺,看起来有股深思熟虑的成熟气质,眼神也显得比较严厉和坚定,与“圣王”对应。

    不同在于,同样显示着王者气度,嬴政是威严甚至略有残酷的的帝王形象,而伏念是一心为天下、君王做贡献的知识分子形象。

    衣着色彩丰富、造型优雅,尽显名门大派的气势。

    上身衣服以绿色和棕褐色为主,下身为浅黄色,腰间配一件碧色的玉佩。

    他是刚刚成为桑海儒家小圣贤庄掌门人,与二师弟颜路、三师弟张良被并称为“齐鲁三杰”。

    推崇王道治国,独创“圣王剑法”,对于儒家学说和天下大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一直努力将儒家发扬光大,希望使儒学成为统治国家的第一学说。

    “师叔难得从楚国回来教课。”

   &n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