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二章 赛道懂不懂?  破产大明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文艺片或者说是传记片面临的处境其实都是一样的。

 如果孟氏孤儿是一部要冲刺三大电影节的文艺片,那么,它的电影情节就是不甚重要的。

 影迷们根本就不会在乎。

 只要可以获得那些口味刁钻的电影人的认可,那就算是成功,能拿奖,就是英雄!

 但是,现在的海哥,从国际电影节上撸奖的那种愿望已经随着年纪渐长渐渐的衰落了下去。

 他的艺术触觉再也无法达到巅峰时的状态,他好像是自己也察觉到了这种倾向。

 所以根本就不再迎合那些评委们的口味,当然了,这样的操作也同样可以被包装为是有骨气,有了底气,但其实呢,真实的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

 现在他的电影作品哪里还有年轻时候的那种轻灵飘逸?

 没有啦!

 早就没有啦!

 人老了,刀钝了。

 现在的海哥要跳到商业片的大潮里遨游了,至于结果嘛,那就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操控的了的了。

 甚至,他那多年累积下来的口碑,那些威名,也只能为他的商业化作品带来引路的作用。

 至于最后,能不能获得理想当中的高票房,那还要看海哥拿出的成品是个什么质量。

 实际上,海哥这样的文艺片大导演下凡来拍摄商业片,也相当于是换了一个赛道。

 就算是盛名加身,那也不妨碍他让投资人赔钱之后,投资人骂他,观众们也骂他。

 他的盛名,他获得的那些殊荣反而可能成为他鏖战商业片领域的阻碍,到时候,一旦表现不好,说不定挨得板砖更多嘞!

 能够在这样一部肉眼可见就会烂的毫无特色的影片当中有相当出色的发挥,对于吴迪来说,也算是一项新的挑战了。

 说来,吴迪的状况可是比馒头要糟的多了。说到馒头,一部电影虽然烂,但是可以烂出一种情怀,烂出了另一个境界,以至于竟然都衍生出了一种烂片的极致美感!

 你看,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虽然馒头也很烂,但是,当时的海哥还是有追求的,邀请的明星基本上都是俊男美女,符合他一贯的拍摄风格。

 给他们的妆容大致上来说也算是华丽丽金灿灿的,而海哥一向是摄像美感很足,但是故事稀碎的风格。

 而在馒头这部电影当中,这样的特质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

 你要是看那个画面,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你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一部烂片。

 只是那种镜头的美感,仍然不失为是一部大师的作品。

 千万不要小看电影的画面,这真的是一门学问,而且十分高深。如果我们究根探源就会发现,电影其实一直都是音画的艺术。

 尤其是在电影当中,画面还要占据更大的比例,人们在走进电影院之后,相比电影提供的声音,还是更加关注由画面传递的故事。

 所以,能够形成自己独特镜头美学的导演,才能称之为大师,而海哥就是这样一位导演。

 只不过,相比美轮美奂的镜头语言,海哥讲故事的能力实在是令人汗颜,如果能够稍稍提高那么一厘米,相信,海哥如今的电影成就也不只是那么一点点了。

 甚至,也不会因为馒头一部电影就败走麦城。其实,馒头遭遇恶评连连,甚至海哥几次出面反击都无功而返,问题也不只是出在馒头一部电影上。

 自从海哥成名以来,故事讲的不利落的问题就一直伴随着他,在馒头之前,他也有许多作品,那个时候就已经广受影迷们诟病。

 很多创意很好的故事,被他讲的虎头蛇尾,或者是有头没尾,完成度总是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反倒是有一年,海哥出手拍摄了一则短片,只有十几分钟片长的那种,却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被捧为神作。

 可见,作为导演,海哥也不是没有能力的,他可能就是驾驭长片的能力有点问题。

 或者是,作为一位诗人,他擅长的是七言五言的绝句,长篇的乐府不是他的所长。

 如果海哥专注于拍摄短片,或者是拼盘电影,说不定他的短处,一辈子都不会有人发觉。

 可惜啊,谁让海哥年纪轻轻就荣誉加身了呢?

 有了这样的盛名,又有了无数投资人影迷的追捧,海哥的野心绝对不会满足于只拍摄短片。

 你要知道,当今的影坛,还从没有一位导演是通过专门拍摄短片而留下大名的。

 没可能!

 在电影这个行当当中,短片也好,纪录片也好,终究都是小道,根本摆不上台面,太边缘化了。

 导演想要出名,还是要靠拍摄长片。

 其实,电影导演这个行当,发展至今,其评判标准也出现了较为明显到底两极分化。

 一类电影导演,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冲奖型导演,他们拍的电影,一般都是剧情片,弥漫着各种伤春悲秋的气息,想要找这样的电影要票房,那是痴人说梦。

 而这一类型的导演,自然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他们的眼光也并不是放在院线之上,根本不追求票房。

 他们的目标,只是冲奖。

 三大是圣地,是他们一生追逐的目标,而各大国际A类电影节呢,那也是不错的。

 能拿到一个就算一个,这都是他们鲜红的履历。

 有了这些奖项加身,他们就可以继续拍摄他们喜欢的电影,在文艺片的领域深耕深挖。

 而另一派的电影导演,自然是和这些冲奖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追求的是高票房,他们拍摄的都是商业片,在他们商业片导演的领域里,只有票房才是论成败的关键。

 除开票房,其他的一切标准都不够看。

 也就是说,商业片导演有的时候很有一种鱼龙混杂之感,感觉谁都能来。

 很多演员跨行导演的人,他们拍摄的基本上也都是商业片。

 这也与商业片的衡量标准紧密相连,毕竟,在这个领域,就算你是惊世骇俗的大烂片,那也没什么关系。

 只要你的票房好,才没有人管你是什么出身,你拍的是不是烂片。

 你要是有本事,就算是烂片又如何?

 只要票房好,你甚至可以把这部烂片拍成系列,若是这一个系列的票房都高,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观众们的审美就在这里了,就算是烂片,可是观众们喜闻乐见,你们专业导演说的又算个屁?

 只要是票房好,我们投资商照样还会呱呱出钱,支持这位导演继续拍电影。

 这就是商业导演和文艺片导演的区别。

 商业片导演唯以票房论成败,而文艺片的导演呢,只是追求那些国际大奖而已。

 你找文艺片导演去要票房,又去找商业片导演要奖项,这本来就是本末倒置的一件事。

 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于是,你就可以看出,海哥这样清高自持的文艺片导演,现在又要掉头去追求票房成绩,其实不管是对于他自己来说,还是对于观众们来说,内心都是很不适应的。

 馒头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之下,拍摄出来的旷世杰作,一方面,海哥当然知道,卖座的商业片也是有一些固定的元素的。

 于是,他下了狠心,召集了许多俊男美女的明星,把这部电影打造成了一部星光无限的大片。

 卖座电影的底色是有了。

 接下来就要看导演这位主厨,能够把这一桌丰盛的食材烹饪出什么美味佳肴了。

 结果呢?

 结果大家都是看到了的。

 用那种文艺片的拍摄手法去拍商业片就真的会水土不服。况且,海哥面对的局面还不只是水土不服而已。

 在广大影迷的心中,文艺片先天就比商业片要高一个档次,至于导演就更是如此了。

 在影迷们的心中,海哥的地位是很高的,是大宗师的级别。结果呢,他现在居然去拍商业片,那就属于是自甘堕落。

 虽然比海哥名头更胜的老张,涉足商业片比海哥更早,但是,老张的风评似乎就比海哥要强得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家老张一出手,就获得了成功,不只是在票房上表现不俗,在电影的质量上,也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虽然因为要兼顾商业片元素,以至于电影的格调有所降低,但是,整部电影的精神内核还是很统一,很凝聚的。

 至于讲故事的能力,那就更不必说。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