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5.最后一战  从盘点古代巾帼开始[历史直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再说卫青这边,飞沙走石之中厮杀正起劲,自己人都看不清,千军万马中哪里晓得伊稚斜坐着骡车逃命去了。伊稚斜逃走很久,才有左校尉从捕到匈奴俘虏口中才得到这个消息。卫青于是派轻骑连夜追击,自己带着主力紧随其后。”

    “奈何伊稚斜的骡车漂移技术比高粱河驴车战神更胜一筹,汉军追到天亮,一夜跑了两百多里,就是没追上。”

    “哈哈哈”虽然伊稚斜跑了,但听着讲解,想象一下匈奴单于狼狈逃窜的模样,刘邦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刘彻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讲解太生动,以至于对伊稚斜跑掉这件事,他都没有太生气。当然更因为刘彻觉得只要这次他部署更严密,定能将伊稚斜留下。他要伊稚斜和那大唐的突厥舞王一样来长安给他跳舞,嗯去高祖陵前跳!

    “虽没追到伊稚斜,但卫青却找到了窴颜山的赵信城。赵信城听名字就能猜到和赵信有关了,这是赵信降匈奴后学汉人筑城,广积粮。汉军在这里得到了匈奴人积蓄的粮食,卫青让人搬出粮食,分发全军,搬不走的一把火烧了后才回师。”

    “大将军是真懂坚壁清野的,伊稚斜没死,但这次被甥舅二人一套组合拳下来,也是脱了一层皮。此战,卫青所部总计斩俘一万九千余人。因为伊稚斜逃走了,卫青这边并没有得到什么太大的赏赐。”

    “漠北之战后,汉军占领了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大汉领土迅速扩张,而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越发畅通无阻。不过汉朝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出征的十四万马匹仅三万余匹返回。汉军战死,以及大军运转抛费就更是耗费巨大了。”

    “相较于这些损失,更可怕的一件事是,这是大汉双璧的最后一战。”,“相较于历史上的李广,历史剧给了李广非常悲壮的结局。汉军敌众我寡,李广负责诱敌然后英勇战死,马革裹尸。受电视剧影响,就有很多人以为李广是因卫青派他诱敌战死。嗯我有个朋友就拿着电视剧剧情和我吵过。”

    “实际上这一战孤军奋战杀得昏天暗地的是卫青,就连头次出战的曹襄也是忠于职守,没有拖后腿。毕竟不是谁都是卫青和霍去病这甥舅俩,上阵就能领兵。曹襄承袭万户侯,是第五代平阳侯,长于绮罗上战场不拉跨就很值得表扬了。”

    “可惜曹襄不仅在战场上颇有乃祖之风,就连短命也肖父,与霍去病一样都是英年早逝,不到三十岁就没了。”

    曹寿:……

    平阳公主抱了抱年幼的儿子,想到未来儿子早逝,孙子冤死,就有一股子无处发泄的郁气。

    “说远了,历史上真实的李广并非战死,因为迷路,错失战机,这一战纯粹就是游了个沙漠。战后,怕汉武帝问罪,加上封侯无望,这名老将绝望自杀,从此成了后世诸多酸儒抱怨君王不识货的素材。”

    “突然觉得猪猪陛下也不容易,酸儒们觉得自己是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不敢骂当代君王,就用李广难封,悄么么暗喻一下汉武帝不识货。啧汉武帝虽然有时候挺瞎,但挑武将这事,他只有挑错,从没挑漏。”

    “岂有此理!”刘彻生气道。

    “汉文帝晚年就很看重李广,对他多有赞誉。汉景帝最初也非常看重李广,想要重用他。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平定藩王之乱立过功。有一种说法是汉文帝、汉景帝想把他捧成政/治将军,类似于现代娱乐圈造星。”

    “在没有实绩前,可以鼓吹一下诸如箭射石虎,七国之乱中乱军中夺旗,夺旗相较于斩将是更容易达成的事情,可以说一说,但算战功肯定比不上斩首数。但李广这人吧他没有韩信的本事,却有韩信的低情商。”

    “尚没有立下切切实实的功劳,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捧出来的名声,就开始没分寸了。那会儿梁王刘武在窦太后支持下想要兄终弟及,正闹得厉害。李广竟然堂而皇之接受梁王的封赏和受梁王将军印。”

    “这不是妥妥戳汉景帝心窝子吗?落在汉景帝眼里就是老子辛辛苦苦捧你,才有点名声,你就敢找下家是吧!于是汉景帝就把李广投闲置散了。可是汉景帝没有告诉儿子,李广的名声是我和你爷爷捧出来的啊!”

    “到了汉武帝,梁王那会儿已经死了许多年了,加上他想打匈奴,可不就想到了名声很大,善于骑射的李广了。基于李广的声望,汉武帝是真的挺看重的,机会给了一次又一次,李广抱怨没有封侯时,自己也说过次次参战。所以,到底多瞎才能固执的认为汉武帝没给机会啊。”

    “这个李广竟然这般不识趣啊!”刘启为儿子掬一把同情的泪,但并没有觉得抱歉。

    刘启表示有点嫉妒儿子,自己捧的李广竟然敢收梁王赏,而儿子的双将星不仅能打,关键忠心,指哪打哪。

    “说回李广之死,李广自杀前还留了遗言,说什么大将军派刀笔吏去问他为什么迷路是羞辱他,然后还是认为迷路是运气不好,怨天怨地,冤老天不庇佑,冤汉武帝和大将军不让他当前锋,就没反省一下自己怎么迷的路。”

    “说完,自己把自己嘎了,死无对证,死者为大,于是大将军被李广坑了一脸血后,又背起了逼死李广的黑锅。其后又因为李敢的死,李广父子赚足了同情分,卫青和霍去病甥舅作为真正的受害者,却背负了许多骂名。”

    “卫青遇到李广,纯纯冤大头。唐朝诗人王昌龄曾作《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因为李广曾有个飞将军的外号,所以很多人都以为龙城飞将是李广。”

    “可实际上呢?结合前缀龙城,那是卫青首战之功,李广就没到过龙城。后半句,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更和李广没关系了。李广守过边郡不假,却是在关内,并没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实力。飞将军和飞将一字之差,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在我看来,摒弃对弱者的怜惜,单讲道理,李广的死与卫青根本没有关系。双方的恩怨起源就有问题,将李敢之死作为霍去病的罪名委实不公平。李敢的悲剧其一是李广临终遗言推卸责任,其二应该是做了别人的过河卒子,即被利用做了对付霍去病的刀。”

    “再回到李广负责侧翼包抄失道这件事,其中过程也体现了李广对军纪的疏忽,他自己带兵不在乎纪律,面对大将军也不把军令当回事。”

    “有道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是军人的天职,李广要是不满卫青的安排,可以事后找皇帝告状或者申诉,但当场发作,在阵前显然是不合适的行为。然后不打招呼,不带向导就走人,更不是一个称职的将军会做的事情。”

    “可见李广难封,固然有运气的成分,但他本身的性格弱点也未尝不是原因,且还是最重要的原因。《史记》记载的原话是‘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将自己无法封侯归结为卫青让他分兵包抄导致迷路,是天不庇佑。迷路这事是卫青和老天爷错,我没错!”

    “然从他畏罪自杀看,他心里很清楚,迷路自己才是主要责任。都说汉武帝刻薄寡恩,但他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