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层次相差不大,攻城一方必须要数倍守城方才有破城的机会。因为对于守城一方而言是占据地利的,这个地利背后是满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简而言之,守城之战虽然多是守城一方占地理优势,但也是不得已而打的。一个将军可以对防御比攻击擅长,但他不能只会打防御不会打攻击。只会打防御战,算什么将军,防御战厉害的,文官我都能说出一大串,比如前面说的酷吏郅都。”
“又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臣范文正公。范仲淹寒门进士出身,纯纯文官。因大宋重文轻武,常以文臣主持军政大事,硬是逼出了范仲淹、庞籍等一大群会打仗的文官。尤其是范仲淹在朝主政、出帅戍边样样顶,黄庭坚称其‘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
宋仁宗天圣三年,范仲淹现下为兴化县令,在泰州负责修堰工程。天幕提到范仲淹时,他正在修建中的堤坝前巡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尚未写《岳阳楼记》,可这句话却莫名地戳中了他的心脏,犹如醍醐灌顶,提前开悟了一般,拨开了已往的蒙昧,血液随之沸腾。
朝代、名字、寒门、科举入仕,条条契合,大宋再有一个相同条件的同名之人可不容易遇到。
“大宋范仲淹?”随行文书激动道,“莫非是大人?”
“好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世民拍案而起,挥毫泼墨,将此句以飞白书写,另左右送工匠,立碑于朝堂前勉励朝中文武。
不同的时空,许多明君都与李世民一样被这句名言所触动,做出了差不多的事情。
“李广祖上是秦朝大将李信,可说世代为将,家学渊源,但我们范公纯纯读书人,正儿八经科举当官,当官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军务。然范仲淹守边时,不仅他所守的边境安稳,还为朝廷培养提拔了狄青、种世衡、郭逵、张亢、王信、范恪、周美等将领,加强军队训练,拉拢周边小部族脱离西夏投向大宋。”
狄青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便罢了。如今范仲淹还只是县令,这些提到名字的人自然还都身处中下层,没有出头。听到将来会遇到一个这般慧眼识英雄的上官,大家都很高兴。
“范仲淹守边主打一个可持续道路,即便他调走了,他培养的将军和军队也能守好边塞。当然了,后来韩琦不听劝,韩琦属下任福更是个猪队友,就是谁也算不到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至理名言啊。”
韩琦还在备考科举,听到自己的名字就琢磨了一下这是自己还是同名,琢磨后,就觉得应该可能是自己吧!想到自己可能是那不听劝的韩琦,韩琦莫名心虚起来。
“可惜我们允文允武的范公没有遇到一个雄主,遇到了耳根子软的宋仁宗,虽说比岳飞遇到完颜构算是命好一点点,不至于全做白功,但也没少做白工。戍边稳打稳扎打基础,被猪队友霍霍了大部分努力成果。变法刚有点起色,又被贬黜,成果也被抹去七七八八。”
“我就说赵宋这些皇帝是真的狗,要烂就直接摆烂好了。早点烂根,改朝换代也好,偏不时要出来勤奋一把,说变法口号喊得响,一开干就认怂,每次开个头就歇菜了。本该救国救民的事情,因皇帝朝令夕改,最后老百姓唯一的感受就是瞎折腾!”
“好了,不知不觉又说远了。范仲淹对于李广这个时代有点远,果然还是郅都更适合比较吧!郅都以酷吏之名流于青史,在为边郡太守之前,做的都是文官的活,你看人家守边郡,也干的很漂亮。”
“文官能干好的活,你们武官干不好,回去种地吧!如果李广只擅长防御也能吹,那不是李广强,而是他的同僚比他还拉胯,尸位素餐的太多了!”,“马邑之谋后,匈奴断绝了与大汉的和亲,开始更频繁地入侵汉朝边塞。面对边塞局面的恶化,主父偃、严安等近臣向皇帝提议恢复和亲,以换取国家稳定。”
“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恢复和亲,必然就要进一步放弃国家利益,向匈奴卑躬屈膝,并送出更多的钱财和美人。正所谓一步退,步步退,若这一步退了,或许这个怂字就轮不到赵宋了,我们现在也无法以身为汉民族而自傲了。”
“哼朕才不会退呢!”皇帝轻哼道。
“幸汉武帝刘彻并没有如朝中许多大臣一般因一次失败而退却。刘彻顶住了主和派的压力,不愿意对匈奴让步,可他还面临着更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手下无人堪为大将。并不是被称呼一声将军就担得其将军这个责任的,马邑之谋就暴露了汉军最大的问题——大汉虽有很多将军,却缺乏能为主将之人。”
因为天幕的肯定,刘彻下意识挺直了脊背,旋即却又叹了口气。朝中将军虽多,却无人可为他分忧,唯一能指望的双璧,一个才十五六岁,一个更是刚能走。
“查阅汉初的将军,你会发现很有趣的事情。在卫青、霍去病横空出世前,在大汉对匈奴以防御为主时,有许多抗击匈奴的名将,俱是号称驻守边关时,匈奴不能进犯。比如名气很大的李广、不败将军程不识,甚至汉景帝时以酷吏闻名的郅都在防守方面都非常出色。”
“那为什么,汉朝面对匈奴依旧处于弱势呢?因为只会防守啊,边境线那么长,匈奴骑兵灵活机动,这边不好打换一边打就是了。且那会儿匈奴骑兵劫掠经常会小股骑兵入侵,找到个村镇烧杀掳掠一番,等官军赶到村子都没了。”
“我估摸着那会儿没有皇命,各郡太守也不敢私下联络,弄个联合防御方案之类,防守多半是各扫门前雪,没什么配合的意识。所谓xx将军驻守某郡,匈奴不敢进犯的正确解读其实就是匈奴人有更好拿捏的软柿子,选择从薄弱处下手而已。”
“我们考试做题都知道要先易后难了,匈奴人又不傻,当然知道挑好打的地方入手了。他们的目的就是劫掠,抢那边不是抢?”
“只要匈奴不是不入侵大汉了,仅暂时绕开某郡不抢,就称不上你厉害到敌人不敢进犯。只要朝廷还在送钱送美人,吹什么匈奴不敢进犯那都是虚的!如果是全线防御严密,即便不能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也不需要和亲送钱求边境一时安宁啊。”
“当然了,我这个说的是就整个朝廷而言。能够守护一方让匈奴绕道,也算是矮子里的高个了,还是应该表彰的。”
“不过说到防守,论名声最大肯定是飞将军李广了。你看司马迁写李广又是箭射穿石头,又是爱兵如子等等。即便后来汉军由防守转反攻,李广没有寸功,还打出了全军覆没的团灭局,也有粉丝辩护说李广只是善于守城,而不善于进攻。”
“额这个怎么说呢?将军如果只擅长防守没有进攻的能力,建议转行。老子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就是说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打仗这事是能不打就不打。为什么呢?”
“因为打仗要钱要人,若是打赢了钱或许还能回来,人没了,那可就真的没了。战争一旦开始不管输赢,有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破坏生产力,人口损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国家对外政策克制,不轻易言兵,宁愿耗神耗力打经济战、信息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