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022章 1020【沉冤终雪】
卓园东北部,有阁名为片云。
此处依地势而建,位于缓坡之上,三间正房没有隔断,反而是全部打通,尽显大气开阔。
从外表上来看,这处楼阁的形制仿若一片浮云,故而得名片云阁,与片山台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处于地势高处,最宜凭栏观景,兼之阁外只留东边一门与九曲游廊相连,其余各面则种满珍稀草,若是春夏之交,放眼望去可见百盛开,风景如画。
宁太后和陆沉逛了小半个时辰,决定在这里稍事歇息。
陆沉安排的侍女们奉上香茗点心,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去,阁内除了君臣二人便只剩下女官若岚。
宁太后看着挑窗外的冷清寂寥之景,微笑道:“可惜时间不对。”
陆沉淡然道:“确实不太凑巧,不过等来年春暖开,陛下何不携皇上再游卓园”
宁太后略显意动,随即摇头道:“卓园虽美,却是不好常来,哀家偶然心血来潮还能说得过去,若是再带着皇帝出宫,恐怕薛相和许相要生气了。”
“陛下真乃——”
“又想夸哀家圣明贤德”
宁太后有些突然地打断陆沉的话头,眼中带着几分灵动的狡黠。
陆沉微微垂下眼帘。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宁太后第一次在他面前流露出这种娇俏的姿态。
抛开两人的身份和地位不谈,其实他们年龄相近,都有不俗的智慧和胸襟,如果没有横亘在中间的皇权之争,或许可以成为聊得来的朋友,不过在当前的局势下,这终究只是一种幻想。
到了这个时候,宁太后依旧没有表明她邀请陆沉同游卓园的意图,陆沉自然不会焦急,更不会放松警惕,不至于因为宁太后一个真实的笑容就让他心中泛起涟漪。
宁太后意识到自己略显失态,但她没有刻意掩饰,而是很从容地转移话题道:“定州那边的火器研究进展如何”
虽说她今日仿佛真的只是单纯来游玩这座园子,聊的话题也比较散乱,但陆沉还是逐渐揣摩出几分痕迹。
宁太后关注的问题都和他这次离京巡视各地有关,简单来说她很想知道陆沉是真的为新政而去,还是去各地见一见他那些忠心耿耿的部属、商量一些至关重要的大事。
当然也有可能这二者同时存在。
陆沉现在很清楚这个女人的心思有多细腻,当下不做遮掩,将火器局的成果简略讲述一遍。
宁太后听得连连点头,赞许道:“如此说来,两年后便是伐景之时”
陆沉应道:“景国虽说伤了元气,但是基本盘还在,因此臣觉得不能给对方太多的时间,伐景不能仓促但也不能拖得太久。”
“哀家相信你的判断。”
宁太后微微颔首,继而道:“秦王,方才哀家问起杨光远并非临时起意。很长一段时间里,哀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认错并且改正,这明明是极为浅显的道理,缘何那么多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都想不明白呢”
“因为他们舍不得脸面,哪怕是他们自以为还在的脸面。”
陆沉哂笑一声,缓缓道:“当然,庙堂诸公对此自有合理的解释,譬如恩出于上怨归于下,又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如此堂而皇之,便能轻易遮掩那些丑恶。若是实在无法遮掩,也可以将脑袋埋在泥地里,只要大家都看不见那就不存在,时间一久便会忘得干干净净,仿佛有些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其实他一般不会这么直白地嘲讽。
只是因为杨光远的遭遇实在令人扼腕。
宁太后并未反驳或者帮某些人辩解,她平静地看着陆沉,像是下定某种决心,轻声道:“有错便要认,天家亦不能例外。”
听出她话中深意,陆沉略感意外。
宁太后继续说道:“杨光远一案乃是大齐近百年来最大的冤案,亦是造成这二十多年江山动荡的根源。成宗皇帝他……他已经为这个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杨光远仍旧背负着罪臣之名。他从来不亏欠大齐,反而是大齐亏欠他太多。”
“他在世的时候立下军功无数,一度打得北方三族俯首称臣,即便后来他受到无尽的猜忌和打压,依旧尽心尽力将泾河防线营造得犹如铜墙铁壁。哀家这几年时常翻阅宫中旧档,对这些过往还算了解,每每愧疚难安。”
“在杨光远离世之后,他留下的财富还在保护大齐,比如忠义郡王曾经受过他的教导和指点,荣国公更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名帅。更不必说你这位天纵之才,哀家知道令尊曾是杨光远身边最为倚重的臂膀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齐能够绝处逢生,能够一雪前耻,当然离不开无数仁人志士付出的心血,但是也不能忽视杨光远留下的那些火种发挥的巨大作用。”
宁太后的语调一点都不急促,宛如春风一般轻缓,但是话语中显露的决然还是让陆沉有些惊讶。“陛下,您就不担心这会让世人勾起那段艰难又屈辱的回忆”
言下之意,重提杨光远一案对天家显然不是好事,最好就是像方才陆沉所言,大家都把脑袋埋在泥地里,干脆利落地遗忘那些过往。
然而宁太后决心已定,她摇头道:“不提,不代表没有发生过,因为始终还会有很多人记得,比如你。”
她是想解开陆沉的心结之一。
陆沉没有立刻劝阻或者接受,而是冷静地问道:“不知陛下欲如何行事”
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出两个字:“翻案。”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