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3.第113章 求订阅。  贾贵妃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一人。
    泰和宫,御书房。
    李恒问了在看奏本的皇太子,他问道:“太子,你如何看宗亲就藩一事。”
    李烨这一位皇太子怎么看,他当然还是原来的态度。他道:“父皇心思,全为天家。儿臣觉得不妨给晋王叔一些特许。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一个好头,后面就容易许多。”
    “你赞同朕的意思,这宗亲就藩也当行。”李恒又问太子。
    “父皇为百年之后大计,儿臣没有不赞同的道理。”李烨也会算数,他也知道亲爹的意思。
    宗亲人太多,爵位一代传一代。人多爵多,朝廷确实容易吃不消。
    或者说就藩地,多吃吃苦楚,宗亲里多一些人才也更好。藩地离中原的核心太远。
    真是不让宗亲治理,也是便宜当地的头人。左右也是要便宜人,不如便宜了宗亲。
    至少宗亲在外,宗亲势起,天家也不怕出权臣。
    因为宗亲们有势,宗亲们会盯着京都的。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有些李烨看出来,有些可能没看出来。这些都不要紧,李烨知道的便是这事情于东宫有利。
    当然更有利皇家。只是不利于宗亲。这等事情父皇有威望推行。他这一位储君自然不会唱了反调。
    李烨更想做的是沉默。他年少,这等事情不掺合。
    便是等父皇百年之后,有祖宗旧例在,这旧例自然就是祖制。也可以继续下去。
    中原之外,边地也多。多塞一些宗亲也好。能替朝廷省一省爵禄银子。
    李烨还想过,他将来有子嗣时,也可以继续父皇的祖宗家法。一代一代多开拓,大夏的疆土也可以拓大。
    今日一寸,明日一寸,这般长久下去总会拓得更多的土地。对于土地,自己开荒种过,还知道人饿了就得吃粮的李烨而言。
    土地嘛,从来不嫌多的。只会嫌少了。
    因为丁口一年比一年添加,这土地如果不添,那才是大祸事。
    古今中外,这改朝换代了,那根子还是土地上。
    “太子之言有理,乐意出头的当赏。”李恒淡然的说道。
    当然李恒没有说的,便是晋王乐意出头。那是因为晋王有把柄。
    晋王那是先出错在前,如果不然的话,凭着晋王一颗富贵心,他会乐意就藩去边地,那简直天大的玩笑。
    至于老三代王,宏武帝想到姨母宋太妃来生母宋太后跟前哭求。
    宏武帝倒底不想继续逼了老三,也罢,也就先让老二晋王这一个兄弟冲在前面。也为后来者打一个版样。
    于皇帝而言,他只是做一点事情。他就想给子孙留一个开头,至少有旧例在。
    将来的子孙多封边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大夏皇朝的疆土会越来越拓大。
    至于太子将来又会如何行了旧例?
    宏武帝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宏武帝没有什么揣测。
    至少宏武帝如今对于嫡长子的观察,这一个儿子不错。
    有恒心有毅力,做事也有一个大仁之心。
    至少因着见识过民间疾苦。皇太子李烨对于普通的黎庶他有同理心。
    那等开荒吃过的苦头,如今在李烨这一位皇太子的身上真的留下了深深的刻印。
    东宫。
    晚膳前,太子妃姚明娘在等候着太子的归来。
    夫妻成婚,哪怕都还年少。可他们都在努力的习惯了对方。
    许是日子久了,也便是慢慢的习惯了。只是姚明娘万万想不到的便是太子的节俭,那可谓是出乎意料。
    太子妃的陪嫁丫鬟里,也有人劝过。劝的意思简单,就是觉得吃食太简单,用度太简单。也是让太子妃受了委屈。
    不过这等丫鬟被太子妃姚明娘警告了一回。
    姚明娘出嫁前就明了心意,她要跟夫君一条心。
    何谓一条心,当然是同进退,共荣辱。他如何,她就当如何。行事一致,同心同德。
    晚膳时。李烨回了东宫。
    太子妃姚明娘迎了小她三岁的夫君。明明二人太年少,可因着身份,二人一举一动还得合了规矩。
    不过等着用膳前,李烨打发走侍候的宫人。
    然后夫妻二人独处,这时候就自在多了。
    李烨替姚明娘夹了菜,她也一样给夫君夹了菜。
    二人你浓我浓,还是挺亲亲腻腻。
    待用完晚膳后,夫妻一起消消食。二人又在东宫的小花园里走一走,散散步。
    “我一直等着明娘你问,问我为何用度过于节俭。不想明娘你一直不问。”李烨的眼眸子里有笑意。
    “太子殿下是我的夫君,夫妻一体,同心同德,烨郎当如何,我便跟随就是。”姚明娘说明了自己的心意。话罢,她伸手,她主动的执起他的手。
    二人握在一起的手,在这等秋日时还能感受到彼此掌心的温暖。
    李烨握紧一分。他觉得太子妃真好,她总是随了他的心意。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