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5章 老朱要成立内阁!提议宋隐担任户部尚书!  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早朝上,上朝官员足足少了多半。
    看着稀稀疏疏的大殿,朱元璋脸色难看。
    “皇上,朝廷各部门皆出现了人手严重短缺的情况,六部更是无法正常工作,各州府上报的事务很多都滞留多日没有处理。”
    “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各州府都无法开展工作。”
    听到所剩不多的官员如此忧心忡忡的话,一股无力感,深深地袭上朱元璋心头。
    这段时间大规模的屠杀,确实让朱元璋怒火消散了很多。
    但同时,他也被各种状况所困扰。
    大屠杀造成大规模的人员短缺,已经不是一个科举可以弥补的了。
    况且六部在朝廷中的职能非常重要,一日都不得闲置。
    必须尽快找到人填补空位,让六部正常运转起来。
    “朕明白!”
    朱元璋深深地叹了口气,填补空位刻不容缓,尤其是如此重要的位置。
    现在,就连六部尚书的位置还无人替补。
    当务之急,自然是先解决这六部尚书的替补,至于其他空缺的官员,也只能等六位尚书空缺得到补充后再想办法。
    但是朱元璋意识到一个问题。
    发生江南事件时,六部官员因为被世家权贵要挟,导致他们不敢行使手中权力,所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朱元璋觉得他需要给六部更大的权利,从而确保皇权的稳固。
    江南事件上也明显能看出,有人以此来试探皇权的底线,对朝廷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就连豪门望族都敢轻视皇权,那么身居高位带有爵位的人呢?
    朱元璋现在还没有对他们出手,也是有所顾虑,多方考量。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朱元璋会一直地纵容他们。
    “朕决定设立一个权力在六部之上的内阁,六部事务先报给内阁,由内阁处置后再上报给朕。”
    “众爱卿觉得如何?”
    随着朱元璋此话一出,在场的文武百官皆大吃一惊。
    内阁?
    这是什么东西?
    现在大小部门全部人手短缺,六部尚书一位更是空缺,朱元璋却在此时要设立内阁?
    这想法,简直离奇!
    但朱元璋已经开口,谁敢忽视?!
    当即有人率先询问,“皇上,这内阁要如何配置?现在各部门人手严重短缺,就算是成立了内阁,恐怕也无人胜任啊!”
    听朱元璋的意思,这个内阁的权利还在六部之上。
    曾经的中书省权力也在六部之上,可是朱元璋把中书省废除了,难不成这内阁是变相的中书省吗?
    也就是说,内阁首辅的权利岂不是等同于曾经的丞相了?
    想当初,朱元璋之所以废除丞相制,还不是因为胡惟庸的相权过大,从而对皇权造成威胁,后来又因为他野心过大,从而激怒朱元璋。
    让朱元璋直接废掉了传承数千年的丞相制。
    可是朱元璋却要成立权力等同于中书省的内阁?
    百官们的脑子都不够用了,无法理解。
    见一个个大臣满脸疑惑,朱元璋早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事实上,这事他已经考虑了几天几夜。
    曾经的中书省权力过大,对皇权造成威胁。
    但这次的内阁不会!
    因为朱元璋已经有了经验,对内阁的人选也早有准备。
    “朕决定,内阁成员从宗亲阁人员中挑选,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问题了。”
    “同时也给宗亲子弟一个历练机会。”
    朱元璋想得很简单,让自家人来担当此重任。
    内阁成员由皇室子弟组成,自然也就不会出现相权威胁皇权的冲突了。
    而且是朱元璋亲自废除的丞相,他更不可能重新设立中书省来打自己的脸。
    随着宗亲阁成立之后,皇子们可谓是进步神速,朱元璋也从中看到了他们的能力。
    从中选择优秀者进入内阁,辅佐皇上,显然是再好不过。
    百官们听明白后,沉默不语。
    许久才有人开口,“皇上英明!”
    “设立内阁,别具一格,历代王朝从未有过,内阁必定能替大明作出卓越贡献!”
    “如此一来,宗亲阁的皇室子弟也有了好去处,毕竟皇子众多,大明江山都不够皇子就藩分封的。”
    “皇上此举,反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臣们纷纷附议,在此时的情况下,让皇室子弟来分担人手短缺的压力,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毕竟下到州府,上到朝廷,每个地方都极缺人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