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7章 鼠目寸光  大明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回想起来,众多将士从最初对沈炼的战略不理解,逐渐转变成了钦佩。
    李子染不由得感叹道:“要是按照兵部的想法,将皇太极阻截在长城之外,让他们难以寸进,明年这个时候咱们还是要和后金交战,王上采取的是一劳永逸的方法,这样反而能让很多将士免于刀戈。”
    “眼光放长远一些,终归是没错的。”李七叶表示赞同。
    以往,很多将士都太过讲究一城一地的得失,打到最后更加吃亏。
    舍弃蓟州,请君入瓮。
    李子染神态戏谑,有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
    “后金缺乏情报支撑,恐怕皇太极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袁崇焕已经把他的后路给堵上了。”
    “攻不进京师,退不出长城,除了殊死一搏,那么他们就只有从蓟州南下。”
    “蓟州的南边,就是天津卫,也是死路一跳。”
    包括李子染在内,以及所有朝中大臣,都想象不出来这场仗还能怎么输。
    除非,袁崇焕会在这种时候反叛,但他对沈炼的忠诚,应该是毋庸置疑。
    今日的朝会之上,文武百官皆在弹冠相庆。
    “蓟州一战,的确是无比惨烈,但也多亏了范仁杰这些英
    雄,才替咱们稳住了战局。”
    “历年来,我们大明在后金手上吃了太多的亏,现在终于到了报仇雪恨的时候!”
    “皇太极就在蓟州城中,袁崇焕与李子染东西对进,定然能将鞑子一举歼灭!”
    朝臣们讨论的热火朝天。
    战局发展到这种程度,完美符合沈炼最早的预期。
    蓟州就是一座专门用来约束皇太极的牢笼,让这位后金大汗成为笼中雀的重要契机。
    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三天,后金就得求和。
    悄然之间,沈炼来到太和殿当中,听到有臣子在谈论“求和”事宜,他便冷不丁地开口询问。
    “是谁说,要和后金议和的?”
    群臣连忙作揖行礼,齐声道:“臣等参见王上,王上千秋无期,万福金安。”
    沈炼没有搭理,语气中略带嘲讽。
    “你们是跪久了,还是被后金打的站不起来了?人家都已经走投无路,还没想着议和呢,你们就开始着手准备,真是把大明的国威放在地上践踏,是吗!?”
    以和为贵,在许多文官眼里,是最佳的选择。
    似乎只有这样,才不是劳民伤财之举,还能够称得上是仁义之君。
    可是,从头到尾,沈
    炼和诸多武官,就没有考过议和的事。
    都察院佥都御史杨瑜站了出来,看起来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说的话却是极其可恨。
    “王上,古往今来,好勇斗狠都没有好下场。”
    “若是执意将战争持续下去,反而会成为大明的一项累赘。”
    “为今之计,应当将民生放在首位,与关外诸多异族修好,只要他们不在闹事,大明便可致力振兴国家,不出十年又能回到仁宣盛世的时期!”
    杨瑜的话,得到了不少文臣的赞同。
    打仗,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几十万大军每天征战。
    遭殃的是谁?其实不是老百姓。
    是那些残存苟活的权贵人士与世家大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堂上看起来无风无雨,背地里东厂、西厂、锦衣卫每天都会带一些人前往诏狱,被抄家的士绅数都数不过来。
    显而易见,打仗的钱,都是从那些士绅身上出的。
    这就是沈炼。
    他与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都不同,人家捞钱都想着从税赋上做手脚,这家伙要花钱就杀一批达官显贵。
    朝臣实在经受不住惊吓,所以才不想着打仗。
    但在杨瑜说完这番话后,太和殿重新陷入到了寂
    静当中。
    沈炼将视线转移到沈攸之身上,用一股近乎质问地语气说道:“你们吏部是怎么负责审核官员的?都察院监察百官,怎么杨瑜这种鼠目寸光之辈,都能当上佥都御史?”
    “王上,此乃臣失察之罪。”
    沈攸之心里也很无奈。
    这帮子官吏,演戏的本事简直是一流。
    每每到升迁之际,他们的表现符合吏部提拔官员的一切要求,等上位之后又像是转变了模样般。
    处处为达官显贵说话,行为举止当中充斥着利益。
    “即日起,革去都察院佥都御史杨瑜的一切官职,剥夺俸禄,由东厂对其进行调查。”
    轰!
    杨瑜猛地瞪大眼睛,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说了些话,为何就落得要革去官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