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86. 新官 恩师深恩厚德,学生没齿难忘!……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时候让州里好好热闹热闹,同时也在琢磨盐的事情。她早有心降低梧州的盐价,只是一直腾不出手来。

    盐铁官卖,比糖更加不可或缺,利润丰厚,一个不慎百姓不能获益,却喂肥了蠹虫。若能有一个合适的法子将盐价一降,也能缓解一下百姓因加税而带来的不便。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应该能办成,也算她离开之前给梧州留的一点福利。

    她取出信笺,准备给几个刺史写信,询问一下情况。他们的辖区内有盐场,很巧的是,他们都从她这里拿过麦种。

    信才写了一半,小柳就来报“大人,京城有公文”

    小柳的脸上带着一点奇怪的神情,按时间推算此时正是闲的时候,除非大事,否则谁也不会想在这前后办公。

    祝缨道“拿来我看”

    祝炼接过了公文,捧到案头,祝缨拆了公文一看,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来王相公真是公道,赵振等人的告身下来了。

    此事稍有一点惊喜,几个都是实职,过完年就要赴任的那一种。

    祝缨道“来人在哪里快,请来一见。小柳,把赵振他们四个叫来”

    小柳道“荆郎君他们在城内还好,赵郎君可是回家过年去了。”

    “那就派人去叫他来是好事他们的告身下来了”

    “是。”小柳笑着答道。他很高兴,大正月的听到好消息,谁都会开心。他又悄悄地看了祝缨一眼,心道,跟着大人就是好,兴许也能像小吴哥那样

    祝缨自己也高兴,她想在自己离任之前多为梧州栽培出一些官员。只恨不能让她再任三年梧州

    很快,荆生等家在南平县的人在一片喜庆中跑到了刺史府。此时刺史府里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当值的衙差脸上都带着笑意。荆生是荆纲的族亲,家里知道规矩,早准备了许多的红包,一路发了进去。

    待到了正堂,看到祝缨,荆生一个头叩了下去“晚生拜谢恩师。”

    祝缨上前将他扶起,道“快快请起。”

    荆生仰起头来时,脸上已挂上了感激的泪水“若非恩师提携,晚生哪有今日”

    他的心中也如小柳一般有期盼,小柳的榜样是小吴,他的榜样是顾同。本想着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听几年使唤再探一探口风,哪知祝缨不声不响给他办成了。

    荆生喜极而泣,连连顿首,祝缨都把不住他,荆生道“恩师深恩厚德,学生没齿难忘呜呜”

    荆生呜咽良久,才在小柳等人的协助下站了起来,看祝缨一派平和的样子,他又不好意思了起来。

    小黄知机,去打了水来给他洗脸,荆生更加不好意思了。匆匆洗了脸,同学汪生、方生也呜呜着进来,二人进来没看到他,见面就是一跪,也是叫一声“恩师。”

    荆生瞪眼看着两位同学呜呜地感激涕零,觉得汪生说的“学生必恪尽职守,以恩师为榜样,不辱没了恩师的名声”以及方生说的“上报陛下、恩师,中慰父母,下安黎民”比自己说得好。他忙添了一句“我们都是这样想的。”

    汪、方二人这才发现荆生,不由耳朵发红。待二人也洗了脸,祝缨含笑道“终于不负你我相识一场。”

    三人又是一番感谢。荆生犹豫了一下,问道“不知赵振他”

    “他家远,过两天也过来。到时候大家一起聚一聚,我有事嘱咐你们。”

    “是”

    赵振到来时,荆生等人已各自回家准备庆祝了。赵振由父母、本族的长辈赵翁等人陪同。福禄县的人到州城来,总是觉得底气格外的足。

    他们到了门上递了帖子,很快便得到了接见。

    赵翁与赵振的父母激动得话音里有点哆嗦,赵父一个不小心说溜了嘴“自打大人叫他过来做事,咱们就常说,福气快到咱们家了,比别人虽晚了一点,好饭不怕晚,嗷呜”

    赵母将脚从丈夫的鞋子上又碾了一碾默默地移开,后悔踩得晚了。她的裙摆挨着他的衣摆,一叠,又散开了。赵父忍痛忍得面目扭曲。

    祝缨一笑“你们的好日子也快到了。”

    赵父、赵母都开怀,儿子做了官,他们也可做得封翁封君了,一家子都感激了起来。

    祝缨对赵振道“我请你们吃饭,还有荆、汪、方三位,大家伙儿一起,我正好有事嘱咐你们。”

    赵振响亮地答“是”然后又笑,“学生有些慌,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正想请教老师呢。”

    赵家一家人住在福禄会馆里,到得次日,祝缨在府中设宴,作陪的是府里的官员。排面给得足足的。

    祝缨给他们都安排好了,先在家中庆祝几天,然后就要动身。几人要任职的地方比较远,都在北方,不像顾同,隔俩月就能捎封信过来请安问好,顺便捎带些东西。赵振等人要去的地方远在千里之外,通信并不方便。

    祝缨特地叮嘱他们“或与前些日子一些官员被罢有关,你们到了那里之后务必小心。你们干事的本事我是不怀疑的,但是人有水土不服、事也有水土不服,人情往来也一样。去了先摸摸底再干。”

    “是。”

    四人都在祝缨手上干过些实务,虽不如顾同、赵苏那样的娴熟全面,但也耳濡目染,自思可以应付。

    祝缨又说“到了之后务必心怀百姓。与上下要处好,对同僚要客气。且不要动歪心思。只要你们能将事做好,不会被埋没的。”

    得了这一声,四人都安了心。祝缨又赠他们盘缠,父老们亦各有赠,没出正月,四人就结伴离开。他们要一同北上,走过一段之后再分开。四人并不知道,吏部那里一批批了不少人,那些人没他们的好运气,须得到吏部走个过场、由吏部官员审核才能领到告身。

    祝缨也不知道,此时的京城,皇帝也已同意了姚臻的举荐,要将章炯调离梧州。章炯的品级更高一些,手续也复杂一点,文书下得就晚。政事堂打算将继任者选好,然后一同下文,不给她反应的机会。

    她还很高兴,正在去别业的路上。她打算去别业探望一下父母,再回来主持春耕并等章炯回来。

    张仙姑和祝大两个自从知道祝缨的计划之后,反对也无效,只得想着先在别业给祝缨“扒拉好窝”。因为项乐新婚,正在福禄县老家小住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