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85章 动兵前夕  大明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朝堂之中,还是有着不少大臣,将皇权奉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认为只要依附于皇帝,就有着翻盘的希望,也有可能心中还存在着所谓的“道义”。
    “沈炼!你们吃着大明的俸禄,做着大明的官吏!”
    “不思忠君报国,却在朝堂当中党同伐异,如今更是试图掌控太子储君!”
    “权倾一时,遗臭万世!”
    砰!
    崇祯行宫当中,也有着沈炼的亲军甲士。
    那名臣子刚刚说出这话,就被人一拳放倒,鼻子和口腔中都在往外溢出鲜血。
    沈炼没有阻拦,而是淡淡道:“本王来纠正你一个观念,本王也好,群臣也罢,依照你的想法来看,是不是觉得俸禄都是陛下所赐?”
    “难道不是吗?!”
    “对,确实不是,本王与诸位同僚,都是吃着百姓所种植的粮米,拿的俸禄也都是百姓交上来的税赋,和陛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政改制,其宗旨是削弱乃至消灭世家大族,重新分配民间一切资源。
    因此,也会产生一种感觉。
    皇帝没有了绝对权力,权力转移到了臣子身上。
    更加准确的来说,内阁遭到进一步强化,已经能够约束天下,乃至于约
    束皇帝。
    沈炼不疾不徐道:“太子是储君没错,他即是日后的皇帝,可在这崇祯行宫当中,长大成人之后又能学到什么呢?”
    “更何况,本王又不是非得约束太子,而是要让他知道,如何才能做好一个皇帝该做的事情。”
    “不是猜忌臣子、打击臣子、靠着一腔热血就能够振兴国家的莽夫!”
    这番话,就差直接点朱由检的名了。
    大明朝廷,与人无异。
    万历三大征之后日渐衰弱,以至于弊病缠身,张居正改革被完全推翻。
    按照历史规律,大明如今应该是内忧外患并驾齐驱,过不了十几年,就得彻底亡国。
    好就好在,有人会改变这一切。
    沈炼不会给他们任何反驳的机会。
    “就这么说定了,太子满岁之时,送入紫禁城中,交由镇北王妃抚养。”
    周皇后心如刀绞,朱由检面色涨红。
    群臣视其为无误,唯独一个帮他说话的臣子,还被打翻在地,口吐鲜血。
    沈炼淡淡道:“将那位同僚带出行宫吧,送回家里去。”
    “遵命。”
    不到万不得已,沈炼根本懒得对同朝为官的人下死手。
    也许有着遗留后患的可能,但作为一个人,
    路边的狗对自己叫两声,谁会去认真在意,顶多是踹两脚而已。
    回到朝中时,一切如同往常运转。
    接下来,就是要应对与后金之间的战争了。
    如今已是崇祯二年。
    ——
    崇祯二年,十月。
    蓟辽督师袁崇焕上疏朝廷,兵部尚书孙传庭亲自将奏疏递交过来。
    沈炼翻阅过后,眉头一皱,随即看向身后的军事布防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奏疏上,袁崇焕向本王保证,只要他在宁远一线,皇太极这辈子都别想从宁锦之地南下。”
    “当初,皇太极宁锦之战落败,他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再加上这两年来,袁崇焕在不断加强宁锦防线,皇太极根本打不破。”
    “那么极有可能,会从蒙古绕道,剑指长城蓟镇,从那里直逼顺天。”
    目前来看,皇太极的行军路线只有这一条,除非他要继续在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死磕。
    沈炼掌权以来,对北方的经济封锁和商业封锁,几乎加强到了极致。
    关外的日子本就不怎么好过,要是再不进入内地,他们同样无法维持住后金这座帝国的运转。
    大明则不同,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数以万计的百姓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后继力
    量。
    孙传庭则分析道:“蓟镇地区,防守薄弱,金军只能选择打一个出其不意,以此来接近顺天府,如果让臣来部署,会在周边布下重兵,尤其是在龙井关和大安口两个地方。”
    “那样的话,时间一旦拖长,皇太极就会撤军。”
    沈炼对这个局面不是很满意。
    既然要打,那就在最大限度里削弱乃至于歼灭敌军。
    “崇祯元年,皇太极也将内部的忧患给扫除干净了,咱们杀了不少权贵和世家,国库有所充盈。”
    “可要想稳稳击溃后金,还是不太可能。”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