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一举两得  大明俗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沈炼笑而不语,示意乔家两兄弟继续说下去。
    乔天仁也没客气,掷地有声的说道:“当年屯军以掳建奴作为借口在边关要处趁火打劫,这可是真实发生过的,我们倒不是怀疑沈大人这边的能力,只是以防万一而已,我们这边如果投入银子和货物,到时也被劫掠一空呢?这责任谁来承担?”
    沈炼没想到乔天仁这对兄弟倒是顾虑的挺多。
    他不缓不急的回答:“现在可不是万历年了,就拿诸位参观的俞镇来说,昨晚你们救弟弟啊了,不论是住的民宿,还是吃穿用,都没有例外准备,和俞镇居住的人没区别。”
    “屯种的百姓都曾经是陕北、陕西等受灾后的流民,而且年轻力壮的都服役军营,辽东关内人口充盈,而且荒地重新成为优质的耕地,棉纺也开始同步生产。”
    “退一万步讲,诸位来和我沈炼也都是打过交道的,我从不做没准备的事情。”
    沈炼缓缓转动茶杯,目光略过在场的六人:“你们很清楚富贵险中求,在关内商贸没回复正常秩序之前,你们这一批入驻的人,拿到的是垄断性的代理权,会一跃成为官商。”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要利益的同时还要享受官商
    名义带来的好处,还一点风险都不愿承担,这就说不过去了。”
    晋商的代表连连赞同:“沈大人说的没错,之前京城风靡一时的肥皂,最初各地区的商队商会不也是观望的态度,唯恐有什么风险,结果呢?还不是第一批有胆识有远见的商贾抓住了机会大赚一笔吗?”
    “对,反正这些纺织机、织布机前期投入的数额是固定的。”
    “我们来自各个地方的商队一起入股的,均摊三成银子而已,最多每人也就是百两银子,而且后续盈利了,机器的研发图纸是能带回去的。”
    徽商的2个代表答应的爽快,言外之意是,后续利益客观,也会将机器设备带回去继续钱生钱。
    乔家兄弟不置可否,下意识的看向没有发言的豫商。
    沈炼知道他们的意图,主动说道:“不如这样,三成的银钱给你们减到一成,但前提是你们要将各自区域的硬货送到关内,抵消见面的二成银子。”
    徽商主导并垄断了整个南下的商业,而且和沿海从事外贸获利的闽广不同,他们致富的手段都是在千里万里之外,而且在明嘉靖时,天下富商徽商两大宗族就高大三千多万辆,占据了天下财富的三分之一。
    江
    南的茶叶、扬州的盐业、婺源的木材等等。
    这些货物流转也是银子,而且沿海运货,载重大,货物多,运费少。
    沈炼琢磨着和宁远海口副总兵周文郁打通关系后,港口运货也方便不少。
    周文郁算是淮扬水师龙武营的儿把手了,这点事情还是能够办到的。
    “沈大人,这是要以货抵银子?”前天人笑道:“我当然没意见,可是运费如何算?要知道这货物本本身利润不大,南货北送,赚的就是运费。”
    “走水路,官商货物周转运送,会有朝廷的通关牒文,这些我来负责。”沈炼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担心了,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求之不得呢。”
    乔家两兄弟笑呵呵的点头,剩下的徽、晋、豫商自然也答应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沈炼和他们这些商贾的代表们签完协议,立字为据后,便从俞镇离开,第一时间找到了熊延弼。
    解决了入股投资的人,自然要解决运输的问题。
    熊延弼听沈炼说起周文郁,也知道他的来意了,主动将周文郁送来的书信拿了出来。
    “书信都在这儿了,答应你的事情,我没忘。”熊延弼说道:“可宁远海口的水师做主的不是周文郁,现在这世
    道,没银子就办不成事儿,你懂我意思吧?”
    沈炼连连点头,求人办事的规矩他可太懂了。
    “这事好办,不就是银子嘛。”
    熊延弼没想到沈炼语气这般豪爽,挑眉反问:“你难道有银子孝敬他们龙武营?”
    “我孝敬的东西可比银子贵重。”沈炼将揣在怀里的那些字据契约书拿了出来:“你先看看这些,徽、晋、豫外加扎根蒙古国的汉商,都和我签订了契约书。”
    “好家伙,你什么时候把这么多巨商都搞定了?”熊延弼大吃一惊。
    沈炼在他面前落座,笑道:“在我招揽流民入军营时,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我沈炼说到做到,即使你们都不看好我。”
    “那你现在打算如何做?”熊延弼看向沈炼:“有这些契约书在,但凡后续周转的货物运送到关内,那么恢复商贸也是指日可待的,如果关内商贸专用的互市能打通,你可就是大功臣。”
    沈炼摇头。
    “不,功臣就算了,我就想要守着大凌河城这一亩三分地,先把我管辖内的民生、经济、军事防备都做好了,在扩大范围着手于关内的商贸,在此之前,我没那么大的野心和志向。”
    沈炼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官位首先
    ,他就算真的盘活了关内的商贸,这功劳也不可能落在他头上的。
    老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京城的肥皂工厂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熊延弼连连点头:“还是你考虑的周到,我完全没想到这一点。”
    “还得辛苦你修书一封,告诉周文郁,只要他能够说服宁远海口的水师都督,办好徽晋豫商水运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