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让我们拜见两位姑姑,我母亲也知道?我……”
“你不用问她啦,她也未必愿意提这件事。去问问冯家吧,当年他们家的义仆,挺出名。”
“是……”
……
祝缨又要办陈萌这一件事,这件事反而简单,自己上祭仪,让鸿胪寺上点心。户部尚书虽然空着了,王叔亮就请祝缨先盯一盯户部,祝缨可以自己克扣宫里的花费了,再不用陈放配合。
眼下就只剩一件大事:齐王。
祝缨不打算亲自北上,陈放一丁忧,她现在也走不开,且姚辰英在北地这么长时间也渐渐稳住了局面,自己过去就是抢功,不好。不如在后方做些事情,将姚景夏等人调到北地,也算圆了他的心愿……
心里将各种事务一一安排好,又回政事堂,施季行也闻风到了,三人凑到一起,重新安排了朝政。
施季行也不介意杀几头年猪,三人的步调很快统一,当下具本,又给皇帝提议。王叔亮执笔,祝缨道:“对了,你们的子弟,我随便用了哈。户部要我盯,我得有人手。他们要是回家哭诉干的都是刀笔吏的事,又或者天天算账,你们不许护着。”
两人都说:“不会,不会。你只管调-教。”
陈萌的过世,三人都有点点伤感,但此时说着国事,心情却着实不能算坏,王叔亮写完了奏本:“二位,来瞧瞧?要是没有什么错讹,就署名吧。回来咱们再斟酌,我想当年先父与施、陈二位老相公也曾为国储材,得一子璋,天大幸事。如今我们也当效仿先人,哪怕得几个江政呢?”
施季行也说好,祝缨道:“你们拿定了主意,我自是赞成的。”
三人相视一笑,后面宫中隐隐传来响动——太皇太后死了。
哦豁,又可以省一笔钱了,她,就先不骂了。祝缨想。
三人忙去见皇帝,只见皇帝眼睛红红的,眼中含泪,看起来并不想在祖母的丧礼上省钱。
施季行对皇帝说:“陈萌也故去了,陈放丁忧,户部现在无人主事,我们议定,由子璋暂管。”
皇帝望向祝缨,动情地道:“太皇太后的身后事……”
祝缨截口道:“太皇太后有遗言吗?”
“唉,要我勤政爱民,做一明君。善待兄弟,孝敬母后……”
祝缨道:“有落在纸上吗?”
“说的时候已然有气无力哪里还有力气书写?”
祝缨道:“那,这遗言或许还没说完。您看,人活一辈子,到老了,就是关心晚辈,必要妥当安宁、绵延不绝才好。一是娘家的,二是婆家的。从来贤后,无不约束外戚,唯恐在自己身后犯法,法不容情。她虽不提自己娘家,您也要照顾到。老人家忧心齐王不孝、残害兄弟……是吧?请召岳夫人入宫,她是岳氏女,太皇太后要她代书也说得过去。做成一篇文字,以彰太皇太后之德,岂不是您的孝心?”
皇帝不哭了!
最终太皇太后的丧仪也是“从俭”,还是她自己遗令里写的。
……
祝缨算过了,单这一笔钱,就能让有功将士的封赏宽裕起来,不用挤别处的费用了。
当晚是王叔亮值宿,祝缨心情不错地回到了府里,又收到了一条不错的消息。
消息是安南来的,自祝缨拜相,投安南的人就变多了,明显水平也高了一些。
尤其女子也多了起来。
刘遨正在准备新一次的科考。
祝缨将信函给刘昆看了,说:“忙不?”
“还应付得来。”刘昆谦虚地说。
“那就放半天假,去岳夫人那里坐坐。松快,松快,接下来,咱们会很忙,忙到你没功夫休息。”
刘昆写檄文的地方,离前线尚有百里。西陲守将等各派了信使、将校之类前来迎接、应卯、诉苦,都希望知道祝缨此来的安排,如果能战,也希望她能尽快地带兵前去解围。
祝缨接下来的命令却是:“先休整三日,再议。”
刘昆埋头骂人去了,王允直听了吃了一惊,距前线百里,已经不太远了,救兵如救火,赶路走得就不算快,临了又要停?他十分的不理解。与他同样不解的人也不在少数,不过入了军中,许多关系都要往后退一步,第一重要的就是令行禁止了。他们都不敢贸然发问,看看天色也不早了,今天是肯定要休息的,预备稍后再私下询问。
须臾,刘昆的檄文写好了,祝缨看了看,道:“就这样,发出去。”
各将校还要分头巡营,都先散了。
王允直不在将校之列,他在外面绕了一圈,重新回来求见。
祝缨将在地图上点点画画的笔往旁边一放:“有事?”
“是。”
“过来说吧。”
帐内点起巨大的牛油蜡烛,光线又亮了一些,橘色的火苗照在祝缨脸上,显得人愈发的柔和慈祥。
王允直道:“君侯,我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停下休整?我听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咱们离京时走的就不坚决,路上又慢,现在又停?会不会影响士气误事呢?”
祝缨道:“这句话是这么用的么?”
“诶?不、不是么?”
祝缨道:“越是急,越不能急。你说的,那是对上了之后,咱们现在是什么?是战前。不准备好了,拿什么打?禁军有多少年没有正经打过仗了,你知道么?样子是不错,可战场上,不会有画好的线让你走、标着布阵。四面喊杀的时候,脑子都是懵的!长途跋涉,上阵之前他们需要休整。”
“可是,如果不亲临战阵他们永远都是新兵。”
“新兵是最容易死的,上阵之前,得设法让他们少死一点。”祝缨说。
王允直还是不能很理解,他书读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