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孙坚的纠结三分天下设想  三国:开局召唤不良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建业·吴王宫
    孙坚对自己这两个优秀的儿子也是纠结,孙策为将为帅,勇似霸王;而孙权善于制衡,精通政治,适合为君。
    不过,孙坚也不急,反正自己还年轻,等再多观察几年吧,但是现在朝堂上已经开始出现结党的情况了。
    孙坚的政治能力也一般,他都可以察觉到,只能说明,事态的发展确实有些意外。
    有了孙策带头,一众将领也纷纷请战。
    孙坚见将军们这么热情,也很高兴。
    这时候,张昭劝阻道:
    “大王,我大吴在击退二刘后,虽然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但是山越年年犯境,去岁击败严白虎,也有不少战损,实则并未真的停下来安心休养过。
    臣觉得此番渡江,不宜久战,当慎重。”
    张昭并未阻止孙坚出兵,而是作出了友情提醒。
    “嗯,孤明白,此战当以攻克合肥为首任,合肥是江北重镇,拿下合肥,不仅仅可以巩固我大吴的江北防线,也是日后我们北伐的跳板。
    拿下合肥之后,我们就可以进攻荆州,全据长江,以图三分天下。
    届时我大吴,进可图谋中原,退可固守一方。”
    孙坚已经对未来作出了美好的设想。
    当初在击退刘表和刘繇的进攻后,周瑜和鲁肃就对孙家父子,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
    在周瑜和鲁肃的规划中,天下乱局,短时间内没法平息。
    吴国位于东南面,生产力发展不够,想要与北方争雄,就必须吸纳江北流亡百姓,进行南部大开发。
    荆州和交州是必须要夺取的,荆州位于江东西侧,对长江防线有最直接的威胁,交州则可以看作江东的后方。
    对内平定山越,对外吸纳流民,伺机攻入益州,待中原深处变故,一举北伐,吞并天下。
    而在战略规划中,吴国最大的两个敌人,就是李烨与曹操。
    李烨居北,出先手招,克袁绍、公孙瓒,占据河北四州,基业已稳,坐断河内,威慑关中,以得天时,傲视天下。
    曹操身处中原腹地,在掌控军队的情况下,与士族达成政治合作,获取人和。
    中原地区的士族是天下士族当中最强大的,堪称是要人才有人才,要粮草有粮草,要钱财有钱财,夺取兖、豫、徐,三州,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东吴所求的,只能先凭借长江天险,占得地利,并进一步攻占荆州、交州,甚至是益州,扩大自身优势,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以待北方巨变,再伺机北上。
    南北方巨大的经济差,就预示着从南向北打的困难程度,必须要小心谨慎。
    在做出北上攻打合肥巩固防线的决定后,孙坚也立即下令:
    “黄盖、祖茂、孙静、吴景、徐琨、朱治,随我一同,起大军五万北上。”
    “臣等遵命。”
    被点到的武将立即站出来拱手领命。
    “子布(张昭)。”
    “臣在。”
    “我大军离开后,由你领政。”
    “诺。”
    “子纲(张纮)。”
    “臣在。”
    “由你负责督办我大军的军粮供应。”
    “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坚在江东,也进行了屯田,不过江东山林众多,可用土地面积少,再加上世家的圈地。
    除了被消灭的世家土地被收为国有外,还需要大量开垦,退林还耕的过程中,山越也经常出来捣乱,而且每年收获时节,都会来打秋风。
    所以吴国的屯田制推行的还是比较缓慢的,而屯田无疑又是在加剧和江东世家的矛盾。
    殊不知,不少世家人士,也在趁孙坚这次北上,密谋着些行动。
    孙策听自己老爹都部署完了,便疑惑的问道:“父王,为何从此出阵不让儿臣随军?”..
    孙坚言道:“为父亲征,由你留守江东,以免山越动乱。”
    孙策还想争取,结果周瑜拉了拉他,孙策也站了回去,没有在争。
    在场的部分官员,眼中露出了耐人寻味的眼神。
    朝会散后
    官员们三三两两的离开王宫,一路上不少官员都在讨论这次北上的事情。
    那些江东的本土官员,大多数是不想北伐的,因为北伐对江东士族来说,没什么好处,反而要消耗他们的钱粮,牺牲他们的族人。
    打赢了,打下中原,君主拍拍屁股迁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绝对不会放在江东。
    打输了,下场只会更残,损兵折将,耗费钱粮,徒劳无功。
    孙策和周瑜也并排走着,孙策不禁询问道:
    “公瑾,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好机会啊,你刚才为什么拦我?”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