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西晋的兵役制度是世兵制,中外军全部兵员都来自军户。”
“凡为兵者皆入军籍,不与民户相同。”
“军户的社会地位较郡县民户为低,但尚未被社会贱视,许多士族名流还不耻于与世兵子弟交往,世兵子弟也照样可以当官为吏。”
“根据《晋书·王尼传》记载,世兵子弟王尼在护军府任军士,负责养马。”
“当时名士胡毋辅之、琅玡王澄、北地傅畅等人都愿和他交往,在一起“炙羊饮酒,醉饱而去。”
“正因为如此,世兵制在西晋时完全可以保证中外军的兵源。”
“而且世兵的战斗力也较强,从而使世兵制进入全盛时期。”
“西晋建立后,不设丞相,国家的政务由中书省和尚书台负责。”
“在军事方面,任命重臣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代表皇帝指挥全国军队。”
“日常军务方面,由尚书台的五兵曹负责。”
“除都督中外诸军事外,西晋还设有众多的将军。”
“比如: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抚军、辅国、四征、四镇、四安、四平等将军。”
“这些将军都是官阶,而非官职,并非一定统军。”
“真正统军的武官,一般都要加上都督诸军、监诸军、督诸军的职称和使持节、持节、假节的称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中以使持节、都督诸军的权力最大,所属军队中的人事任免、奖惩、管理训练、作战指挥以及后勤供应等方面事务,均在其职权范围内。”
“持节、监诸军的权力次之,假节、督诸军又次之。”
“西晋的中军驻守京师,其中警卫宫廷和京城的部分称为宿卫军,驻屯在京郊,作为国家控制的机动部队的称牙门军。”
“宿卫军和牙门军统称为中军。”
“宿卫军主要由左右卫、骁骑、游击、领、护六军组成。”
“另外,还有左、右、前、后四军,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翊军六校尉。”
“此外,太子东宫的前、后、左、右、中五卫率也属宿卫军。”
“宿卫军兵力有五万,后来因为经过八王之乱,中军兵力受到削弱,所以最后在洛阳被刘渊全部歼灭。”
“西晋的外军是指屯驻在京城以外各地的驻防军,包括两部分。”
“一是各地都督府统领的军队,一是各封国所置的军队。”
“西晋建立过许多都督府,其中最重要的有关中都督、幽州都督、荆州都督、豫州都督、徐州都督、扬州都督、冀州都督、沔北都督。”
“都督一般都有将军或大将军官阶。”
“各都督府所统军队,数量很大,总兵力有三十万人左右,远远超过中军。”
“大的军府兵力有四五万人,小的军府也在万人以上。”
“各封国所属军队,也属外军。”
“由于西晋共分封了五百多个王、公、侯国,封国均可设军队。”
“若把所有封国军队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中外军制度到东晋开始走向混乱。”
“东晋的中军名称叫做依西晋。”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