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5章 农村的画卷  重生变女,我外号阎萝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距离真正过年,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解放了……”

    陈乐一大早起来,哈着能明显看得到的雾气,心里高兴极了。

    这段时间忙活下来,说实话,她都有些累了。

    因为乱七八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身体虽然不疲惫,但精神疲惫。

    有时候忙活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干嘛。

    昨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母亲明确的告诉她,明天可以睡个懒觉,但陈乐还是早早起来了,实在是这段时间习惯了。

    穿戴整齐后,陈乐又给自己戴上红色的毛线手套,把白色羽绒服的兜帽盖住脑袋,算是装备齐全。

    虽然体内有真气的她不是那么怕冷,但她也没有要风度不要温度的爱好。

    要不然,走出去看起来太诡异了。

    “唔,按照冬天放假的常态来看,距离曹颖她们放假还有二十天左右,寒假一般就二十天到二十五天。

    到时候,应该可以和她们好好玩几天了!”

    现在大点的孩子都是要干活的,所以哪怕周末,大家的空闲时间也不是那么多。

    也就男孩比较皮一些,有些会偷懒,或者趁着家长没留神,偷跑出去一天不回来,才能躲过去。

    “师兄那里我都两个多月没去了吧,是该去看看了……”

    家里现在没事了,别的也没地方去,陈乐自然就想到了便宜师兄唐德清。

    在医院待着,对陈乐来说就像是另一个家一样,莫名的放松。

    说干就干,解决了三急和早饭,处理了个人卫生,陈乐就朝着镇子上走去。

    公路的片石和上边铺的泥土已经弄好,经过车轮和人脚的碾压,除了看得出来比较新外,已经算是正常的公路了。

    走在上边,的确是比原本好多了。

    原本深深的车轮印消失,现在只有浅浅的新痕迹,基本还是平的。

    经过人的走动后,留下一条条有迹可循的路径,也不至于沾染太多浮土。

    陈乐穿着黑色的小皮鞋,双手插兜慢悠悠走着,戴着兜帽的小脑袋,左摇右晃四处观察,偶尔一缕发丝从兜帽中跑到嘴角,被陈乐随手薅一下,也就不再管了。

    她原本发黄的头发,现在已经看不到任何黄色的痕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黑发了。

    只不过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原本这些长的头发,还是没有新长出来的那么黑。

    新长出来的那些头发,现在长得快的已经有十几厘米长,黑得有些反光。

    路过一口鱼塘,陈乐看到有人正在刨淤泥,淤泥上还有些干枯的枝干,明显是在刨藕。

    也看到那橘子树上,一个个红的或者橘黄的橘子,已经熟透。

    偶尔见到香蕉,被一根根竹竿撑着,微端一两个已经开始自然泛黄,这是差不多可以收割的征兆。

    还看到一些,可能搞好了家里卫生的人家,贴上了专门用毛笔书写的对联。

    也看到有些人家的晒坝上,三五个人搬着一张桌子,坐在板凳上打牌。

    明显是在外工作,可能正好没什么事干了,就提前回来的打工者。

    大规模的打工者回乡还没出现,至少也得等一个月才会到来。

    又看到一些农民在自家的田地里,把田埂内侧一锄头一锄头的挖下来。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用泡软的泥土重新覆盖,用来堵住经过整个冬天缺水期后,已经干裂的田埂,以免开春播撒水稻的时候漏水。

    别看冬天阴雨绵绵,路面永远是湿湿的,实际上这点水也只能是湿润表面,内部可以干到锄头都挖不动。

    没有弄到水的,现在已经开始忧心,能浸透土地的春雨会不会及时到来。

    寒冬的冰水,也浇灭不了他们隐藏的焦躁。

    做着农活,眉毛都皱成川字。

    嘴里的烟斗或者便宜香烟,也除不去他们这种焦虑。

    有水的田地,已经开始犁田。

    现在不犁田,就要等到年后,过年的时候谁都是不愿干。

    黑毛的水牛,拖着曲辕犁,在梯田中来回穿梭。

    身后的师傅,手里拿着一根小竹竿,竹竿上绑着一根短的绳子,有一搭没一搭,把绳子拍在牛的臀部侧面,嘴里吆喝着自己独特的指令。

    水牛摇摆着尾巴,嘴里慢慢咀嚼,脚下一步步缓缓走着,并不在意绳子拍在自己屁股上,已经完全习惯。

    它嘴上戴着竹子编织的嘴笼,以免偷吃主人家种在田埂上的庄稼。

    师傅手中的把手左右偏倒,翻起一块块或黄或黑的泥土,水流哗啦啦作响,浑浊一片。

    水牛背上,被加上木头固定架子的地方,毛早已经不再生长,在走动摩擦中长出了厚厚的老茧,如同农民的手脚。

    它早已经感觉不到背上的负担,对这一切习以为常,只顾悠闲的在水田中不紧不慢的行走,根据自家主人的指令行事。

    田边放着另一种全是密密麻麻铁钉的工具,那是用来把泥土擀平用的。

    这次犁过去之后,这些被翻上来的泥土高高低低,非常不平,是不可能这样插秧的,还需要再套上这种工具再来一次,基本铺平。

    剩下的小细节铺平,就是未来田地主人的事情了。

    现在种地相对已经简略了很多,据说以前还没有杂交水稻那会儿,流行的是‘三犁三罢’。

    要这么循环三次,施行精耕细作,生怕水稻受到一丁点委屈。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