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有人与他讲什么道理文章的……”说到这里,赵璎珞顿了一下,直直地盯着阴影中的赵构,眼中反射着摇曳的烛火,“官家不若让臣妹去做这监军……仗势耍横这种事,朱大人实在是不行的。”
这位新君自登基以来说实话一直积极表演出一副中兴之主的圣君模样。待抵达楚州、让这个小朝廷稍稍摆脱二次亡国之祸后,他便遣人召回李纲,另外又开始整顿周边各路兵马财赋,看起来是打算要同金人血战到底的。
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淮水之战,堪称这流亡小朝廷的生死一战。
胜,则他这位得国多少有那么些瑕疵的皇帝算是坐住了这半壁江山;败,也许他们便一溃千里,退到扬州、退到杭州或者干脆退到泉州、退到崖山去?
然而,此时此地,这位官家手下其实并无什么得用文臣前去淮水监军。
反倒是顺德帝姬身份贵重,又粗通军略,凭着汴京突围这项功绩,在军中有那么些威望地位。这样看来,派过去对付刘光世那两脚抹油的老混子也许勉强能用?
——其实在赵璎珞今夜过来自荐之前,朱胜非也不是没有提过,结果被这位一直以来温文尔雅,从善如流的新君狠狠地骂了一顿,搞得这位中书舍人出来之后差点投河自尽……
如今,听得十九姐自己提起,赵构身上酒意什么的,倒是一下子醒了几分。他在心底衡量再三,终于不轻不重地在案几上拍了一下:“胡闹……你堂堂一个帝姬,往淮水去做监军……朕不许。”
……
注:朱胜非(1082年—1144年12月24日[1]),字藏一,蔡州(今河南上蔡)人。
南宋初年宰相。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东道副总管、兼管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劝宋高宗赵构继位(嗯对,这才是真正的从龙之功)。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除尚书右丞,迁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等职。
苗刘之变时,他善事斡旋,保护之功居多。
平乱后,引咎罢政,授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继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后因江州失陷,他赴镇太慢,被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
绍兴二年(1132年),经宰相吕颐浩力荐,再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后乞请免职奉祠。
绍兴五年(1135年),应诏疏奏战、守四事,历知湖州、宣州等地。
秦桧为相后,朱胜非与其不合,废居八年。
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胜非去世,年六十三,谥号“忠靖”。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