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四十四章 教育革新  明末大寨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学生就能够免费了!

    换句话说,目前大乾王朝的学费制度,是让一部分家境富裕的自费学生来承担贫寒子弟的教育费用!

    如此也就导致了,自费学生的学费是比较昂贵的!

    想要不交学费,可以啊,你拼命学,成为那百分之二十的一份子,那么你就可以免费了。

    一切用成绩说话,相当的公平!

    然后兴许有人说了,人家有钱人的环境更好,学生更加容易出成绩,会被他们占据百分之二十的奖学金名额啊,那么贫寒子弟怎么办?应该限制奖学金的颁发条件之类的,比如得穷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但是人家努力学习,成绩好,就因为家里有钱就不能拿奖学金?扯淡!

    既然贫寒子弟穷,学习环境差,那就应该比他们更拼命的学啊,难不成还想让天上掉馅饼啊!

    百分之二十的奖学金名额,只是给贫寒子弟一个免费入学的机会而已,能不能抓住就得看他们自己了。

    要不然的话,干脆一刀切,全部交学费,这就够公平了,但是这样一来,所有的贫寒子弟,不管努力不努力都上不起学了!

    目前大乾的教育体系,可不是面对所有人的,甭管你有钱还是没钱,只要你是庸才就不行,大乾教育是给真正的精英准备的!

    造成这种原因的情况很简单,大乾王朝到处都需要用钱,而财政穷!

    想要在一个依旧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支柱的封建王朝里,办什么普及教育,那是很扯淡的事,顶多就是等以后经济发展起来了,慢慢的降低基础教育的学费,办更多的官办学校。

    至于什么免费教育,还是等几百年以后吧!

    只是这样一来,整个大乾王朝里的教育费用,是走两个极端的,一方面学习好不用钱,另外一方面学习成绩稍微差一些就得需要昂贵学费。

    自费的话,如果是小学,普通的农民家庭咬咬牙也能支撑的起一个人的教育费用。

    中学的话,即便是小地主,小商人家庭也会觉得非常吃力了,因为中年的一年学费达到了十多两银子。

    而高更一级的预科,每年学费就是达到几十两银子,比如金陵预科学校,每年的学费四十五两银子,而普通从九品的科员或者巡警之类的,一年的薪资也就差不多这个数字而已。

    至于大学、国子监或者是金陵,费用更高,每年学费上百两银子。

    这些钱,对于士绅商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那是非常高昂的。

    但是,这只局限于自费!

    实际上,免费入学的学生,目前已经是占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还有百分之二十多,三十的学生是半费入学的。

    大乾王朝现在所办的师范学校,却是属于一个特例,因为只要入学前签订担任老师的契约,那么就可以免费入学,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报考。

    当然了,你有钱也可以自费,但是学费基本和上国子监大学持平,一年下来得一百多两银子!

    毕竟当初大乾办师范学校,就不是为了培养官员,而是培养老师,你既然想要占用教育资源,然后不当老师还跑去当官,自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而钱给足了,学习成绩尚可,师范学校也是来者不拒!

    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自费学生,他们的师范学校也开不下去啊!

    之前的大乾各所预科学校,报考的学生还没有这么多,但是现在崇祯八年的会试结果出来后,师范学校出身的学生也能够有百分之十几的通过率后,就是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自费学生!

    而自费学生多了,那么师范学校也就有资金招收更多的免费学生了,由此形成了一个良好循环。

    会试刚结束呢,各所师范学校就是迎来了报考潮!

    大量的学生,甭管是有钱学生还是贫寒子弟,都是纷纷过来报考,很多考上了预科学校,但是因为成绩只是中游,无法拿到奖学金的贫寒子弟,都是纷纷选择报考师范,然后签订三年老师契约。

    有钱学生的话,人家倒是不担心学费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是考不上预科学校啊,所以他们就会过来碰运气,上不了预科但是上师范那也是好的。

    等上了师范,到时候直接参加会试,或者再去报考国子监大学或者金陵大学。

    看到会试成功举办的奏折,楚行心情很不错,教育改革正在按照他制定的路线正在前进。

    而现在并没有人知道,楚行准备是两步走,若干年后彻底实行现代的教育体系,至于科举制度,他却是不准备废除,而是准备改革为后世的公务员制度。

    这两条路线,是齐头并进的,谁也离不开谁!

    按照楚行的规划,现在是一年改一点,但是若干年后,就会彻底的施行公务员制度,把科举变成公务员考试,会试变成国考,乡试变成省考。

    而各级学校也是广泛开办!

    等到那个时候,整个大乾王朝才是真正建立起来完善的教育以及公务员制度,而这对于后续整个帝国的发展,好处是巨大的。

    所以看罢会试结果,又是接到报告说各地学子踊跃报考各地师范的时候,楚行给礼部下达了最新的指示,迅速的扩大各地师范的招生规模,同时争取今年再开办若干所师范学校,增加师范学生的数量,作为大学教育的有力补充!

    楚行的指示,礼部那边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怠慢的,同时考虑到目前北方那边还没有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甚至连预科都没有,所以礼部那边已经是筹办着,今年新开办的预科或者师范学校里,在北方省份也是准备几所。

    楚行人还没有到金陵的时候,礼部内部的会议里,已经是确定了今年办学的大概目标,中小学就不说了,这个基本上是要求每个地方衙门都要筹办的,一县一小学,一府一中学,这是强制性的规定,而且因为都是从以前的县学、府学里改革而来,所以相当容易。

    不过预科以及师范想要办起来,就是比较麻烦一些了。

    但也只是略微麻烦一些而已。

    经过之前几年的培育,能够担任这些中等教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