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的特点之一。
论守城,明军的将领可能真的很强,真的硬拼可以给大乾造成极大的杀伤。
但若是论野战,一旦出现弱势,随时有可能大军崩溃,以至于根本没有挽回的余地。
黄得功虽然是良将,在战场上打的也极其出彩,便是陈先赟也被其眼花缭乱的进攻方式,搞得头皮发麻。
但好歹在大乾的国力支撑下,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黄得功的最强悍的几波攻势全都被顶住了,而大乾一旦发起反击,则是黄得功的兵败之时。
彼时,黄得功因为撤退的过于仓皇无措,以至于大军顷刻间秩序崩溃,无数人扔掉兵刃,脱掉铠甲选择各种方式逃窜,与之前明军将士逃窜的方式,并无二致。
说到底,大家都是人,拼的是一口气,这口气被泄掉了,战争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
陈先赟不惜戴上养猪大户的帽子,测试毒性,并且亲自率众出击,几乎没有悬念,便赢得了战争。
论武器配备,论将士的素养,论民心民意,大乾何止数倍于伪明。
陈先赟一旦得手,根本不愿意轻松放过黄得功,亲自率军又冲杀了数里之地,杀的黄得功狼狈不堪,丢盔弃甲,以至于本人也负了伤,将士们更是惨不忍睹,死伤者,跳河逃窜,被活活淹死者,不计其数。
最后大乾将士更是焚毁了先前被大乾夜袭,摧毁的不成样子的大营,将一众粮食、武器等物资悉数运走,然后一把大火烧的数里之外,都能清晰可见。
大战过后,双方的军心士气完全颠倒暂且不提,单说连连逃窜,最后不知是大乾有意放过,还是支援他的卫所兵马有一定的战斗力,反正大乾的兵马攻击的很猛烈,撤退的也极其干脆。
而黄得功在箭伤被包扎之后,坐在一块石头之上,则是一脸的惋惜沉痛之色。
因为仗已经打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黄得功很清楚,他已经完全不可能拿下高唐州城了,甚至于连现在的队伍都不一定保得住。
倒不是因为将士们误食有毒的水源,以至于身体软绵无力,最后战场崩溃。
平心而论,在大明当将军那么多年,这种惨痛的教训黄得功不知道吃了多少次了,被人家女真人追着屁股跑,他也经历过无数次。
战争不拿一次胜负定输赢,在黄得功看来,是至理名言。
他只相信最终结果。
要说连连大败,之前在战场上,伪乾的第二兵团不也是这样,被自家打的连北都找不到。
败了,寻找机会,再重新打回来就是了。
可关键点在于眼下,时局的变化:此时的大明,已经并非是防守的一方,他们并没有充足的力量,通过防守的方式,来消耗对方,也没有充足的后勤去保障这场战争的持续。
而相反的是,伪乾一方,竟然占据着地利,他们有充足的兵员和物资作为补充,反而消耗力量的一方是大明。
此外便是军心上的变化,被打的抬不起头来的伪乾竟然敢于从城中反扑,敢于直接在战场上与明军野战,而且还赢得那么彻底。
这意味着这一战过后,伪乾将士的士气、军心已经达到了惊人的鼎盛,这个时候想要靠武力恫吓,甚至于朝廷的封赏、招降来取得胜利,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已高堂州城这幅严防死守的姿态,大明拿着人命去填,不断的去消耗,即便是赢了,又要浪费多少生命,消耗多少宝贵的时间。
但是与黄得功来说,他又不能这般轻易的撤回去。
被人家笑话倒是小事,关键是自己背负着军令,以及战略态势朝着极其不利的方向变化。
就这么灰头土脸的回去,以朱大典的品行,绝对会议军法的名义杀了自己。
说到底,朱大典是正统的文官,别看平日里对待武官很大方,赏赐不断,可真的触怒了其底线,他是绝对要杀人的。
到时候又有谁能救助自己呢?
当然,仗打成这个样子,高唐州城就大摇大摆的摆在眼前,他也没有办法使出大明的传统手艺,虚报胜利。
于是乎,吃了大败仗的黄得功,只能硬着头皮给后方中军大营的朱大典发公文,坦诚的说明了他这边儿的情况,并希望这位多谋善断的统帅,能给予一定的指示。
仗打到这个份上,黄得功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这仗不是自己一个人能应付的来的。
一味的硬来,只会消耗兵力,甚至于让自己死在战场上。
还不如实话实说,禀明情况,让主帅明白自己的处
境,甚至于给自己提供一些帮助。
毕竟自己以及手下的兵马死绝了,对于朱大典没有任何好处。
而等到夜幕降临之时,朱大典的公文果然也被送过来。
“并无新的军令,也无新的指示,让我按照计划行事?”黄得功一脸的匪夷所思,他甚至觉得朱大典莫非是得了失心疯,才做出这等愚蠢的决断,“大人的意思,让我继续攻城,不在乎队伍的损失吗?”
“父帅应该是这个意思。”亲自传达公文的朱万化进入黄得功大营之后,并没有多说什么,深知黄得功爆裂脾性的他,很清楚黄得功遭此大败,损失惨重,正是心里窝火的时候,若是自己所言那句话说的不对,惹恼了他,保不齐会横死当场,而他此行也是带着目的来的,眼神一直往那些受伤的兵员身上观瞧,显然是得了朱大典的叮嘱,嘴里小心翼翼的说道:“父帅只是说了这般话,并无其他指示了。”
黄得功彻底无言以对。
当然对于朱万化的谨慎他也没多说什么。
倒是朱万化小瞧了黄得功,虽然连连吃败仗,心里甚是窝火,黄得功更多的是从国家大局考虑,从自身寻找失败的原因,如何会怪罪一个孩子。
至于朱大典,他更是不敢有任何怨言。
一是身份天差地别,他一个武夫如何敢跟一地巡抚作对,二来大家都有自己的考虑,朱大典这般不考虑自己,肯定有他的打算,这是上位者对于时局的把握。
而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