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1章:优待?只是表面而已(二合一)  我,大明杀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不收赋税,开矿还给粮食充当工钱,别说是倭国了,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没有这个待遇。

    可一切就真的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吗?

    就说一个数字:在朱瞻壑离开的两个月里,石见矿山没了近六千个矿工。

    要知道,这还是朱瞻壑有所收敛,因为在他的设想中,这石见矿山是个长期的收益,需要很多很多的矿工,所以他并没有太过分,没有揠苗助长式的让十二三岁的男人也参与进来。

    也就是说,这个六千,代表的是六千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倭国,女人的地位比大明更差,在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之后,很多的倭国女人选择听从明军的安排,被送到了大明,另找人家。

    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资源,女人更是。

    而在战争频发的封建时代,人口更是重中之重,而这个时候女人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虽然朱瞻壑在除了一些非常规方面外很是嫌弃倭国女人,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且还是百利无一害。

    想去大明是有要求的,不是随便一个女人就能去的,首先就是不能拖家带口,毕竟大明是要给她们找生活的地方,而不是给她们找帮忙养父母和孩子的接盘侠。

    其次,在进入大明之后,她们会是贱籍。

    所谓的贱籍,是没有奴隶的大明衍生出的一种制度,贱籍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字面意思。

    只有遵纪守法并且安守妇道十年,她们才有机会转为真正的大明子民。

    注意,是有机会。

    不过这对于倭国女人来说很容易接受,因为本身她们的地位就很低,再加上大明的生活是每个倭国人都曾经向往的,这种事情很容易被她们接受。

    朱瞻壑虽然不喜欢,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哪怕是将她们当做生的机器也是划算的。

    而石见平静之下的暗潮还不止如此。

    明军的免税不是白给的,如果不派人去矿上做工,那就没有免税的资格。

    被免税所吸引,现如今倭国的百姓都很喜欢到矿上做工,家里的人甚至还会催促他们家中的青壮去矿上做工,只为了能够免税。

    看起来很不可思议,因为任谁都知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但对于这些倭国百姓来说却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长此以往的话……

    不过朱瞻壑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倭民就好像是在迷幻世界中,最后只会慢慢衰落,但却充满幸福。

    很奇怪,但也很真实。

    “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还有什么事情发生吗?”坐在久违的营帐中,朱瞻壑翻看着这段时间柳升和李彬二人同时做的记录。

    石见银山的产量已经稳定下来了,一个月差不多是十五万两白银左右,这已经是极限了,想提高的话不太有可能了。

    “没有什么,就是出云、安芸和备后的大封建主都曾经派人过来刺探过我们,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行动了。”

    朱瞻壑闻言皱起了眉头。

    这可不是好事儿。

    这段时间明军的确是在停军休整,但同时也给了倭国喘息的机会,以后他们要面对的反抗肯定会更加激烈。

    明军虽然“优待”俘虏,但倭国的高层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的是办法去压制那些平民。

    比如说,亲人。

    “对了,殿下……”说到这里,刘斌突然欲言又止,明显有话想说,但却又不敢说。

    “怎么了?”朱瞻壑很是诧异地抬起头问道。

    对于李彬这个人,朱瞻壑愿意给他几分信任,但也仅限于此,毕竟现在的李彬还是属于在应天的武将。

    除了徐亨,现在的朱瞻壑找不到完全信任的武将,甚至就连徐亨也做不到让朱瞻壑尽信。

    李彬犹豫良久,在看到了门口的朱凌和朱平之后才下定了决心:“殿下,这银山,您真的要让出去吗?”

    朱瞻壑闻言一怔。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没想到李彬会问出这个问题。

    的确,之前他也纠结过,石见银山是一个很大的宝山,甚至可以说能够一举解决朱瞻壑缺钱的窘境。

    但到最后,他还是决定放弃。

    钱多了,有时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儿。

    生产力不提升,钱越来越多只会导致货币贬值,现在的金银又不像后世是属于商品和投资,最后带来的只能是和历史上一样,银子大量贬值,最终从极少使用变成了常用货币。

    相比之下,朱瞻壑还是更喜欢稳步提升,这种通过提升货币总量来达到的虚假提升没有什么用,除非是对外贸易,但那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达成的。

    所以,他选择把石见银山交给了老爷子,至于佐渡金山,他觉得就不会了,不过也不是现在。

    “行了,这些不是你该操心的。”朱瞻壑把自己的思绪给拉回来,也开口打消了李彬的胡思乱想。

    “再有两个月左右,倭国也要开始回暖了,到时候我们就该动了,朝廷已经开始着手派人接手这边了。”

    “伱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想想以后要怎么做,而不是纠结这座银山。”

    “如果后续我们的战果不尽如人意,这银山也保不住。”

    “是!”李彬心下一凛,躬身称是。

    ——

    应天府,皇宫,乾清宫。

    在朱瞻壑纠结的时候,朱棣也在纠结,朱高炽更是纠结。

 &nb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