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毕竟,要不是你阻拦,搞不好,纳尔就成功了。”
希芙习惯性的给托尔开脱......和以前一样,托尔这个人缺点和优点总是一样鲜明,他总是能做出让人出乎预料的事情,好事坏事都是如此。但大体上他做出的蠢事更多一点,毕竟他以前和个熊孩子差不多。
而希芙已经习惯了自己在托尔做出一些蠢事之后给他擦屁股,然后帮他开脱。这玩意已经成了本能。
这会儿也是如此。
其实托尔阻不阻拦,最后纳尔和格尔都会有一战,只不过那时候格尔的优势更大一点而已,毕竟格尔不需要承受那么大的伤害,可以以更完整的状态来面对纳尔,也就是说,托尔的作用是反的!
但希芙本能的不希望托尔知道这种事,其他人就更不能知道了。
所以她选择撒谎!
当然,希芙也不敢肯定。毕竟要是黑死剑的力量不被消磨,也是有机会反杀格尔的,但这只是小概率事件。
“是嘛......那就好。”托尔真信了。
他是不会怀疑希芙的,就像托尔总是上洛基的恶当一样,他并不是天生智商低,一般人想要骗过托尔,还真有点困难,这家伙在某些方面和野兽一样,直觉准的很,但却对身边的人没办法。洛基坑托尔坑了不知道多少次,但
每次托尔都会上当,就是因为他十分信任自己身边的人!
希芙有点尴尬,但还是没说什么。
有些东西真的很难改变。
而就在一群人纠结格尔的时候。
远在地球那边。
全世界,都因为格尔造成的余波,陷入了风波。
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太平洋中间的那只巨大手掌!
这玩意可值钱了!
需要长途旅行时,我们有多种多样的交通工具可供选择,如乘船、坐车或坐飞机。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源于人类对海、陆、空三个领域的持续探索。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日益深入。我们了解
了宇宙和地球的诞生历程,掌握了陆地生物的众多信息,甚至探索了深海动物的生活习性。然而,有一个地方至今仍令人类束手无策,那就是地球的内部。尽管人类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尝试接触它,但至今仍未能成功深入其内
部。这引发了人们的诸多疑问:地球能被挖穿吗?地下1万米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如果从地表一直挖到最深处,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地球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它是一个直径、质量和密度都位居太阳系前列的类地行星。地球以约
24小时的周期自转,这使我们能够欣赏到日出日落的美景。同时,它还围绕太阳公转,从而带来了四季的更替。此外,月球以27.3天的周期围绕地球旋转,为我们演绎着月圆月缺的变换。那么,地球的内部结构又是如何的呢?
它类似于一个鸡蛋,由“蛋壳”、“蛋白”和“蛋黄”三部分组成。最外层的“蛋壳”是地壳,尽管它厚度仅有40公里,却是地球表面与内部世界的分界。中间部分的“蛋白”被称为地幔,其厚度达到了惊人的2900公里。而最中心的“蛋
黄”则是地核,它是地球的内部核心,掌控着地球的重力与磁场。
那么,我们是否已经深入探索过地心深处呢?事实上,尽管我们尚未直接抵达地心,但科学家们早已通过地震等自然现象获取了地心深处的大量信息。这些数据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深层的奥秘,也为我们未来的探索提供了宝贵
的线索。
1910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次探测出地壳厚度。他在观测中发现,地震波在地下50公里处出现折射,这表明地下40公里以后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地震波无法继续传播。为了纪念这一重要发现,人们将这
个“蛋壳”与“蛋白”的分界面命名为“莫霍面”。随后,在1914年,另一位地震学家古登堡又有了新的发现。他发现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另一个分界面。这个位置恰好是“蛋白”地幔与“蛋黄”地核的分界,因此人们将其命名为“古
登堡面”。自此,地球被人类划分为三层结构。但地球的深处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仅仅是地球结构的粗略划分。实际上,地球的内部构造比鸡蛋还要复杂,各层结构如同洋葱一般层层包裹着地核。从
外到内,这些层次依次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层、过渡层以及内地核。我们脚下坚实的陆地,以及海洋的底部,都是由大小不一的碎片所组成,它们的高低起伏极大,例如青藏高原的厚度超过65公里,而海底陆地的
厚度则大约在5至10公里之间,且分布极为不均。
这些碎片相互拼接,共同构成了地壳。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为20公里。地壳中包含了九十多种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这8种元素的含量最为丰富。当这些元素在某处大量聚集时,便会形成矿洞。然
而,这些元素大多时候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例如我们熟悉的各类岩石。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地球上的岩石年龄揭示,地壳并非自地球诞生之初就已存在。
与地球46亿年的悠久历史相比,地壳的最古老年龄仅为39亿年。据此,科学家们推测,现今仅有的20公里厚地壳可能主要是由火山活动和造山作用塑造而成的。地幔则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与地壳之间可
能存在一层软流层,它被推测为火山岩浆的主要来源。而下地幔与地核之间的温度则高达3500℃以上。
再深入到地核,它被分为外核层、过渡层和内核三层。外地核的介质为高温流体,厚度达到2080公里。过渡层厚度为140公里,其与内核的交界处温度约为6300℃。而内地核的直径约为2500公里,温度高达6600℃。随
着我们向地球的中心深入,温度和压力都在不断攀升,这使得人类对地球中心的探索变得异常艰难。上述所有关于地球内部的数据,都是科学家们通过精密的仪器检测和严谨的推算得出的。迄今为止,人类所能抵达的最深位置仅
为12262米,那么在这有限的探索距离内,又蕴藏着哪些未知的奥秘呢?
在北极圈的科拉半岛上,隐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洞穴。尽管四周环绕着生锈的螺栓和金属废墟,这里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废弃工厂,但这个洞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