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会呈现出非常美观并且极易识别的金黄色,人们很容易将黄金的金属光泽与太阳联系起来,基于对太阳的崇拜,地球上的古文明通常会将黄金视为一种神圣之物,从而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收集和储存。另一方面来讲,黄金的质地相对比较柔软,并且具备极佳的延展性和可锻性,除此之外,黄金的熔点也相对较低(约为1064.43c),即便是古文明也可以将其熔化,而在被熔化的情况下,黄金的化学性质依然非常稳定,当其降温凝固之后,它依然是闪闪发光的黄金。这些特性使得古文明可以对黄金进行各种加工,并将其广泛用于祭祀、装饰物以及货币等等用途,在此基础上,加上黄金的稀缺性,出现“所有古文明都不约而同地认可黄金”这种情况也就是理所当然了。相对庞大的地球而言,人类的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即便是现代人类,也只能在地球表面开采一些相对比较集中的黄金。
其实这个规则放在全宇宙也是如此。
是的,宇宙中很多种族都认为黄金是极其稀少的贵金属,甚至在宇宙贸易中,黄金一直都是硬通货!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这些黄金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大质量恒星在其内部的“核燃料”耗尽之后发生的超新星爆发,另一种则是中子星碰撞。与地球相比,能够产生黄金的天体的质量都非常巨大,以至于每一次超新星爆发或者中子星碰撞,都会产生质量比地球还要大得多的黄金,它们会被抛洒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停地扩散。
毫不夸张地说,你奶奶压箱底的金镯子,其实比地球和太阳还更古老:这些金原子在宇宙诞生时,地球上连块石头都还没形成。
恒星作为元素核聚变工厂,通过层层聚变反应锻造不同的元素。
常见的普通元素(如碳、氧、铁)在恒星内部就能制造。但当生产线运行到铁元素时就会卡壳:因为继续制造更重的元素需要消耗能量而非释放能量。而黄金(含79个质子)的诞生需要突破这道物理屏障。
两种形成黄金的方式都极其罕见,比如,制造1克黄金需粉碎10^23次方吨恒星物质,这相当于整个太阳系质量且生产机会稀少。银河系平均10万年才发生一次有效产金的中子星碰撞。然后是运输损耗巨大。超新星爆炸抛射的黄金,99%散失在太空,只有微量能到达新生行星。比如地球。而地球上的黄金更遭遇「双重封印」:46亿年前行星形成时,97%的黄金随铁核沉入地心,残留地壳的黄金浓度仅为亿分之四。人类至今开采的黄金总量,仅相当于边长21米的立方体。这甚至还要归功于45亿年前,太阳系附近恰好发生过几次「宇宙炼金术」。
也许有人觉得,已经星际文明了,黄金难道还有实用价值么?
恰恰相反,黄金从来不只有货币一个属性。
化学性质上,黄金表现出了极高的稳定性,能够抵御酸碱腐蚀,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不会变色或发生氧化反应。此外,黄金还拥有出色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延展性。仅需1盎司的黄金,就能拉制成数万米长的细丝,或捶打成微米级别的金箔。这些特性使得黄金在首饰加工、电子、化工以及医药等多个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领域,黄金因其出色的导电性和电压稳定性,成为了制造精密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不可或缺的材料。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轻薄化,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这给导线制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有限的空间内连接各元件,需要更细的导线。然而,使用铜、铝等金属在超细间距下制作导线极易断裂。幸运的是,黄金凭借其卓越的延展性,能够被拉制成极细的金丝,同时保持其卓越性能,完美适应这一需求。此外,黄金在太空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独特的薄膜特性使其在航天领域大放异彩。黄金薄膜的高红外反射率赋予了它出色的隔热性能。在航天器和宇航服上镀上这样的薄膜,能够有效地反射过度太阳辐射,提供保护。同时,这种薄膜还能透射可见光光谱的黄色至蓝色范围的光线及紫外线,透明度堪比玻璃。因此,在宇航员头盔的护目镜上镀上黄金,既保证了隔热效果,又不会影响视线。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金还能作为固体润滑剂使用。在钢、铁等表面浸涂一层黄金,能够显著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弥补一般润滑剂的不足。这对于结构复杂的航空航天零部件来说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主反射镜也采用了黄金涂层。这台红外线望远镜需要在-223.2°c以下的低温环境下工作。黄金涂层不仅显著提高了红外光的反射性,有效隔绝了热量,还进一步增强了望远镜的耐用性。
总之,这玩意真的很珍贵。
所以当托尼来到阿斯加德城,差一点被那些黄金建筑闪瞎眼之后,他就再也没在托尼面前提什么世界首富这件事了……毕竟按照当时的金价,他最多在阿斯加德买一套三居室,还是那种位置不太好的,二手房。
阿斯加德上下都有这样的毛病,他们就觉得金光闪闪的好看。
甚至连他们的盔甲都是金光闪闪的。
但凡能用黄金装饰的东西,他们都喜欢用黄金!
当然还有一个很朴素的原因,那就是,黄金它重,拿在手里趁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