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8章 皇城动荡  我成了大明勋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br/>
    “母后,母后你可要保重凤体啊!”
    郕王朱祁玉看着孙太后倒地,又惊又怕的冲了过去把她扶住。
    此刻郕王的紧张跟担心是发自于内心的,孙太后常日里待他并不薄,加之兄长年轻以及明朝宗室特有的环境,朱祁玉也对于皇位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所以别说朝臣第一选择不是让朱祁玉登基,就连他自己此刻都没有这种想法。
    “传太医,赶紧让太医过来!”
    老臣胡濙大声朝着殿内的宫女太监招呼,皇帝生死未卜,皇太后就是目前朝堂的擎天柱,绝对不能在此刻倒下。
    很快宫中太医院的御医,就提着药箱急匆匆的赶到了奉天殿。经过细致检查后孙太后并无大碍,只有由于心急加上天气炎热,一直气急攻心才没缓过气来。
    望着孙太后苏醒好转,众大臣此刻也算是松了一口气,否则没有主持大局之人,接下来还真不知道该怎么。
    “少司马,山东河南的兵马还要多久才能来到京师?”
    强忍着身体上的不适,孙太后朝着于谦询问起之前征调的勤王军。
    “可能还要十日左右。”
    于谦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在于现在的局势比之前要更加危急,除了要调兵前往京师勤王外,还需要征调粮草、兵器等等物资赴京。
    要知道明英宗率领的亲征军,几乎是把整个北直隶的战略储备物资给征调一空。京师守军目前有盔甲的将士不到十分之一,兵器同样有着严重不足,几个人用一把刀的现象很普遍。
    这种装备程度,想要抵挡蒙古大军无疑是痴人说梦,于谦需要转运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勤王军都无法摆在首要位置。
    毕竟人是要吃粮的,没有足够的粮草跟武备,来再多的勤王军也是守在京师等死。
    “十日?沉向北他能挡住瓦刺大军十日吗?”
    孙太后的反问,让于谦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率领着的二十多万亲征军不到一个月就全军覆没,沉忆辰率领的这几万人,谁又敢保证他能抵挡住瓦刺大军?
    于谦沉默的时刻,户部侍郎奈亨却出列道:“太后,臣斗胆进言!”
    “少司徒,你可有应对之法?”
    看着奈亨站出来进言,孙太后脸上浮现出一抹喜色,还以为对方是来建言献策的。
    “国之危难,当以保存有生力量再徐徐图之,臣建议南迁应天!”
    奈亨这句话“南迁”一出,立马引发了殿内许多朝臣赞同。
    大明本来就从南方起兵,后更是建都应天府,如今依然保留着首都的大部分行政机构,比如六部九卿。
    京师要是守不住,不如早点前往应天府护得皇室的周全。毕竟有赵宋衣冠南渡的例子在前,延续了宋朝百年国祚,明朝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退守南京城。
    “臣认为少司徒进言可行,只待度过危机,大明随时可以打回来。”
    “没错,京师危在旦夕,太后跟皇族留守危险万分,要是出现了什么意外,那我大明就真的危矣!”
    “少司徒深谋远虑,臣附议。”
    听着身边七言八语赞同南迁,于谦脸上神情严肃无比。
    南迁容易,可想要再度重返京师,可能就要难于登天!
    当年赵宋放弃燕云十六州后衣冠南渡,终其一朝都处于挨打防守的境地,王师再无北定中原日的可能。
    大明要是同样放弃北方疆土,就意味着跟赵宋一样丧失了养马地,从此再也没有在草原上马踏汗庭的能力。日后的下场,无非就是如同南宋一般苟延残喘,最终成为汉家王朝的耻辱!
    这一点对于以家国天下为重的于谦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只是还没有等到于谦出言反对,殿内朝臣队伍的末尾,又有一人站了出来说道:“启禀太后,微臣夜观天象有变,对照历数发现天命已去,只有南迁才能避开此劫。”
    说出这番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徐有贞。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还叫做徐珵。
    当年东阁一别,徐珵依靠着治水策加上沉忆辰的举荐,接替了翰林院修撰一职,并且获得了皇帝的赏识。
    后续沉忆辰山东治水功成,某种意义上从侧面印证了徐珵治水策的效果,于是在正统十二年他凭借此功劳,再度升迁为翰林院侍讲。
    徐珵本来就才华横溢,阴阳算术、天文地理唯一不知,无一不晓,缺的就是个出头的机会。
    有了沉忆辰的举荐跟皇帝的伤势,让他仿佛鱼跃龙门一般,很快便成为了朝堂上的一颗政治新星。他站出来支持南迁,又用了天象作为论据,这下支持衣冠南渡的朝臣更多了!
    就在南迁声音隐约将成为主流的时候,于谦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气,朝着徐珵就呵斥道:“胡说八道!”
    “家国天下事,不问苍生问鬼神,大明北疆千万子民比不过一副卦象吗?”
    其他朝臣支持南迁,好歹是为了皇室考量,害怕京师被蒙古大军攻陷后一锅端。
    徐珵拿什么“天命”说事,简直让于谦忍无可忍。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天命注定,只信人定胜天!
    “少司马,天命不可违。”
    “何为天命?本官只知道赵宋南迁之耻,大明不能重蹈覆辙。”
    “谁还敢妄言南迁者,当斩!”
    此时的于谦身上,迸发出一股无比凌厉的气势,瞬间便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