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4章 血性男儿  我成了大明勋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r/>    “砰、砰、砰”的枪声响起,明军装备的安南铳、三眼铳、鸟铳等等火器装备,纷纷在这个时候发射。
    正统年间明朝正好处于冷兵器向火器转型的阶段,神机营装备了足够的火器,但是受限于技术性能,依旧很难成为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
    直到明朝中后期,佛郎机炮这种大型后装火炮的大规模装备,才真正由火器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不过五十步的距离,哪怕火铳还不够先进,准头全凭运气,面对这铺天盖地的蒙古铁骑,依旧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前排的蒙古骑兵齐刷刷的倒下一片!
    箭雨对铁甲不好用,火器穿甲效果却要强上太多太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时代的甲胃全面转换为棉甲,就在于随着火器的发展,让传统的重型铠甲不堪一击。
    相比较之下棉甲更为轻便、舒适,并且防护力面对火器还略胜一筹。
    可哪怕冲锋在前的蒙古骑兵倒下了整整一排,依旧无法阻止战马的奔腾。五十步的距离眨眼间就已经越过,前面的明军重步兵长枪阵,开始用着自己的血肉之躯,硬生生的阻挡住敌军的冲击。
    “扛住!”
    一声声嘶吼从士卒的口中喊出,甚至这个简单的词汇,是很多人留在这个世间的最后一句话语。
    蒙军的铁蹄并没有随着长枪阵的阻碍而停下,重甲骑兵带来的惯性,瞬间就把第一排长枪兵给淹没了,紧接着就是第二排倒下,再接着就是第三排长枪兵迎敌。
    无数袍泽永远的倒在了京师的城墙脚下,很多人昨天还在一起欢声笑语,畅谈着战后拿着军饷去给妻子做一身衣裳,给孩子买两把糖果。
    这个简单的愿望,永远都无法实现。
    看着一排排士卒倒下,冯正的一双眼睛通红无比。曾经他从来都没有把这些底层士兵,真正视为自己的手足弟兄。可如今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同生共死,明白了什么叫做同仇敌忾。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冯正缓缓的拔出腰间佩刀,望着即将要突破长枪阵的蒙古骑兵吼道:“兄弟们跟我上,死战不退!”
    说罢,就身先士卒冲了过去,准备用自己的性命去堵住防线的缺口。
    “不退!”
    战备的明军士卒,看着袍泽弟兄纷纷倒地,同样红了双眼跟随在冯正的身后杀了过去。
    背后就是京师的德胜城门,他们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可言。
    亦或者说哪怕有,此时也可不能抛弃自己的战友苟且偷生!
    “大司马,闽地贫瘠造就了血性男儿,鞑虏何足畏惧!”
    中军坐镇的兵部郎中感觉自己全身热血上涌,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为何古人会写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战场才是男儿的舞台!
    “除了贫瘠造就的坚韧,还有沉侍郎给他们塑造的胆魄!”
    于谦整顿过京师的京营,知道在土木堡之变后,三大营驻守将士们那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
    将为兵胆!
    如果没有沉忆辰在塞外的两场血战,延缓了蒙古大军那不可战胜的锐气,恐怕今日的京师是看不到这么悍勇的一幕。
    “沉侍郎确实乃治世能臣,只是有些时候过于锋芒毕露,恐怕会过刚易折。”
    兵部郎中脸上神情有些惋惜,从出使敌营就能看出来,沉忆辰在朝中看似如日中天,实则危机四伏。
    自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知沉忆辰能不能逃过此劫。
    听着旁边属下习惯性的谈及官场之事,于谦却没有丝毫聊下去的兴趣。
    战场是纯粹的,此刻去议论官场的龌蹉,简直就是洒血的大明将士一种侮辱!
    随着冯正率领战备兵马填补,之前及及可危的防线终于稳住了阵型,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终于停下了他们冲锋的步伐。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精锐的蒙古步卒跟随在骑兵的身后,朝着防守的明军发动了勐烈进攻。他们身上的装备,完全不输于京师守军,甚至比老营士兵还要大幅度领先。
    加上也先放出肆意烧杀抢掠京师三日的承诺,更是让他们嗜血无比,钱财女人就在眼前,杀了眼前的这群明军,京师就是自己的了!
    德胜门前的战场如同一条绞肉机般,无数的士卒在这里倒下。如果此刻能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的俯瞰,就能发现明军的防线还是在缓缓的后退压缩。
    不能说将士们没有浴血奋战,可当双方士气旗鼓相当的时候,人数跟装备就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
    三万德胜门大军,扛不住五万蒙古大军正面冲击。
    “韩斌,率队顶上去!”
    于谦望着被压缩的防线,依旧神情镇定无比的朝着山东卫指挥官韩斌下达了命令。
    这是德胜门外明朝最后一支战备军,同时也是于谦的护卫军。当他们要出击迎敌的时候,就意味着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不胜则死。
    与此同时,于谦缓缓拔出了腰间的佩剑,从身穿甲胃关闭城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好了康慨赴死的心理准备。
    文官从来不仅仅有死谏一条路,于谦视为偶像的文天祥,就以文人之躯一路死战,最终从容就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德胜门外的危急场景,被战场上的传令兵不断通报给京师其他八门守军。
    “叔父,我们是否驰援大司马?”
    石亨的侄子石彪,听到传令兵的战报后,朝着身旁的叔父问了一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