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1章 惊世之作  我成了大明勋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p;  翁父与皇上的对话夸赞,到底是沈忆宸真有这个本事呢,还是强行吹嘘的?
    就在奈亨感到束手无策之际,他却看到杨溥自己动了,开始在考生之中穿梭巡视考场,最终停在了沈忆宸的桌案旁边。
    杨溥早年间任太子洗马,侍奉太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因此而得罪了当时的汉王朱高煦,被诬陷关进诏狱,却在狱中勤奋读书,从不间断。
    利用十年时间,把经书史籍通读数遍,造就了他极其夸张的学识功底。
    学问上有任何弄虚作假之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杨溥此时注视着沈忆宸的这篇策问,开篇的中正大道,就让他感到眼前一亮。
    要知道文章很多时候都映射着一个人的秉性,像沈忆宸这般年少成名的士子,大多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很容易想着要靠谏言搏出位,此举可谓犯了殿试大忌!
    就算能克制住自己谏言冲动,也大多在答卷中激扬文字,显得过于浮躁跟兴奋。
    不过这点也能理解,读书人学成文武艺,不就是为了货与帝王家?
    殿试当着皇帝面,自然想着自己的文章能被钦点取中,此等情绪按耐不住,实属正常。
    但是在读卷官眼中,你们这群新科贡士可能有些人年纪不一定小,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从政经验,在官场上属于彻彻底底的雏鸟。
    就你这水平,来跟我夸夸其谈定国安邦,别开玩笑了。真放你为官,能治理好一个县吗?
    所以很多考生都没觉悟到这点,就想着抓住机会,把自己心中抱负一览无余。岂不知他们这般做法在官场老油条眼中,简直就跟笑话没什么区别。
    杨溥继续往下看去,除了开篇观点四平八稳,蕴含大学之道外。后续内容引古论今,切中时政,显示出扎实的经史功底。
    并且下笔老练,条理分明,如若不是自己亲眼见证一个个字,从沈忆宸的笔下浮现出来,杨溥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新科贡士所写的内容。
    特别是最后收尾的总结,认为皇帝“远足以追配二帝三王之道,近足以光昭祖宗四圣之业”。
    这份低调沉稳,完全处于年少轻狂的对立面,太他娘的老成谋国了!
    让杨溥自己凭心而论,能有这番觉悟的时候,都是在遭受十年牢狱之灾,经过了一番大彻大悟。
    沈忆宸如今才多大的年纪,能与当时年过四十的自己相提评论?
    看着杨溥这位内阁首辅,久久站在沈忆宸的桌案旁边没有挪身,这种奇怪景象,让在场的其他读卷官都感到莫名其妙。
    莫非是沈忆宸这名新科会元失了智,在殿试答卷中写出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犯忌言论,才会让见多识广的内阁首辅都如此震惊?
    抱着这份疑惑,又有一名读卷官悄悄站在了沈忆宸的身后,想看看他到底写了什么。
    这一看不打紧,受到的冲击几乎丝毫不弱于杨溥,这种策问文章的深度跟稳重,是一名年近十八岁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
    要是换做其他考试,估计这名读卷官心中就怀疑代笔作弊了。
    但是殿试的考题,是皇帝在众多题目中亲自挑选出来的,总不可能当今天子联合作弊吧?
    有了第二个,就有第三个,“吃瓜群众”的好奇心是挡不住的。
    很快乙丑科殿试就出现了这么一副奇景,几乎所有的读卷官把一名考生给团团围住,脸上表情大多震惊意外。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都有些愣住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沈忆宸又写出了何等惊世之作?

 我成了大明勋戚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