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4章 参观农场  明末逐鹿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开心。
    父王的儿子,都可以称为世子。
    但世子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称谓,那就是王国的继承人。
    苏敬鸿声音柔和的说道:“老孔,我这次带朋友,来参观你们的山丹农场。
    老孔不会是不欢迎了吧!”
    孔山丹听到不是处罚,而是一件大好事,他立刻赔笑道:“世子殿下,您能来我的农场,那是这里的荣幸。
    我们农场刚刚秋收,税吏已经把今年的税款收上来。
    国家能直接以粮食抵税,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们再也不用害怕火耗等问题。”
    苏蜀陪着苏敬鸿在农场走了一圈,他偶尔停下脚步,与农场中的人闲聊几句。
    他发现农场之中,很少有人会熟练的汉语。
    这些人看他们的眼神,也是躲躲闪闪,眼神中充满了恐惧的情绪。
    他们再次走回院子中,苏蜀才问道:“农场中的这些人,这么一点精气神都没有,他们是受到虐待了吗?”
    苏蜀问出这话时,一点都不客气。
    大华帝国移民,如果在赵国过得非常差,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没有。
    他哪怕是无法处理这些事,也会让国内的官员宣传,想要移民不能选择去赵国。
    孔山丹吓得一激灵,连忙解释道:“这位先生,您刚才看到的人,他们都是归化民。
    这些归化民,全是刚刚归化不久,还没有适应赵国的环境。
    我们农场适应国内环境的归化民,全部都被军队征召。
    我这一个小小的农场,哪能有本事雇佣国内的移民。
    国内移民只要识字,不是官员那也能当一名小吏。
    有技术的人,他们更能自己办厂子。
    只有一无是处,像我这样的人,才会选择开农场。
    我这种农场根本招不到国内移民,连卑躬屈膝的倭人都招不到,只能招募归化民。”
    苏敬鸿看到苏蜀还是有些迷茫,他简单地解释道:“归化民就是已经汉化的土著。
    这些土著仰慕我们的文化,他们模仿着我们文明的各项事物,学习汉语。
    有一些部落,还会主动投靠我们。
    这些主动投靠的部落,就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让他们以家庭为单位,前往各地打工。
    归化民在农场打工,农场主要给他们钱财,这些人可不是奴隶。
    赵国能快速扩张,就是以汉人为高层骨干。
    朝鲜人、倭人、地位高的归化首领为中层。
    一些出色的归化民被军队征召,作为军队的前锋。
    还有一些成为小吏,负责管理各地的归化民。
    只有一些刚刚归化不久的人,才会让他们在农场中历练。”
    苏蜀听着苏敬鸿的介绍,他这才算了解赵国的各项制度。
    赵国有着极为严苛的等级制度,上层是汉人权贵阶层、中层是早已经汉化的其他族群、底层是归化民。
    这样就形成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
    底层的归化民就是燃料,他们燃烧着自己,为赵国的发展做贡献。
    赵国获得的汉人移民确实少,但他们都是上层人士,不需要太多人,就能依靠这种制度统御庞大的国家。
    苏蜀也了解到在赵国,根本没有土著的位置。
    他们如果拒绝汉化,最好的下场也是成为奴隶。
    苏蜀认为赵国制度也有可取之处,任何制度都要因地制宜,本土化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他哪怕是因为父皇创建的制度最为出色,但也不会固执的认为这些制度绝不可以更易。
    苏熊大伯身边也有能人,赵国的制度,框架其实还是帝国在海外总督府实行的制度,但其中的重要部分已经进行大量改进。
    苏蜀夸赞道:“赵国自有国情在此,你们的各项制度很出色。
    我在农场里面看到的情况,让我收获极大。
    我会亲自给父皇写信,告知赵国这里的情况与难处,希望父皇能体谅苏熊大伯,给与赵国更多的支持。”
    苏敬鸿听到苏蜀的话,他立刻上前紧握住苏蜀的双手。
    他激动的都不知道说什么感谢的话语,没想到柳暗花明,事情有了转机。(本章完)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