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34章生存功利  外科教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终于,那一天到了。

    清晨六点,机场接机口。杨平、宋子墨、徐志良、夏书一字排开,穿着笔挺的白大褂,手里举着“欢迎李泽会教授加盟三博医院”的横幅。天气微凉,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

    航班准时降落。舱门打开,一个身材高大的亚裔男子拖着行李箱走出通道。他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瘦,眼神锐利,走路时背脊挺直,步伐稳健。看到迎接队伍,他微微一笑,快步上前。

    “杨教授!”他用略带口音的中文打招呼,“好久不见!”

    “欢迎回家。”杨平握住他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一行人驱车返回医院。路上,李泽会望着窗外飞逝的城市景象,感慨道:“上次回国还是二十年前,那时候北京还没这么多高楼。”

    “现在变化太大了。”夏书坐在副驾,回头说道,“但有些东西没变,比如我们对手术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

    李泽会看了他一眼,点头:“很好,有这种心态,才能做好心脏外科。”

    抵达医院时,已是上午九点。夏院长率领导班子在大厅迎接,举行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媒体记者到场拍摄,闪光灯此起彼伏。

    “今天,我们迎来一位世界级的心脏外科专家。”夏院长激动地说,“他的到来,标志着三博医院心脏外科正式启航!”

    掌声雷动。

    仪式结束后,李泽会直接前往手术室参观。他戴上手套,亲手检查每一台设备的操作界面,测试麻醉机参数,查看药品储备清单。整整两个小时,他一丝不苟,像个新入职的住院医师。

    中午,医院安排接风宴。李泽会婉拒了高档酒店的安排,只说:“找个食堂就行,我想尝尝中国的饭菜。”

    于是众人来到职工餐厅。他点了西红柿炒蛋、青椒肉丝和一碗米饭,吃得津津有味。“比美国的中餐馆好吃多了。”他笑着说。

    饭后,他召集筹备组开第一次工作会议。没有寒暄,直奔主题。

    “我知道你们做了很多准备,”他说,“但我希望你们明白,心脏外科不是拼凑几个人、买几台机器就能做起来的。它需要文化,需要传统,需要一种‘零容忍’的态度??对并发症零容忍,对失误零容忍,对敷衍塞责零容忍。”

    会议室一片寂静。

    “我不要求你们立刻达到我的标准,”他环视众人,“但我要求你们每一天都在进步。我要看到你们对手术的热爱,对细节的执着,对患者的担当。”

    他又看向夏书:“你是本地培养的博士,根基在这里。我希望你能成为我的左膀右臂,不仅要学技术,更要理解心脏外科的灵魂。”

    夏书郑重点头:“我会的。”

    会议结束已是傍晚。李泽会独自一人走进空荡荡的手术室,站在主刀位,久久伫立。窗外夕阳洒进来,映照在他脸上,光影斑驳。

    第二天清晨,他出现在病房查房。穿着洗得发白的旧白大褂??那是他特意从美国带来的,说是“最有手感”。他对每个病人问得极细:症状持续时间、用药反应、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甚至询问家属的工作情况。

    一位患风湿性心脏病的老太太感动得流泪:“大夫,您这么大的专家,还问我儿子在哪上班?”

    李泽会温和地说:“因为你的病情和家庭支持息息相关。我知道你在农村,儿子在外打工,你要撑住,等他回来。”

    查完房,他叫住夏书:“明天上午八点,第一台手术,二尖瓣置换,你来做助手。”

    “我?”夏书一愣。

    “怎么,怕?”李泽会挑眉。

    “不怕,就是……太突然了。”

    “外科医生的成长没有循序渐进,只有实战。”李泽会拍拍他肩,“记住,站上手术台,就要忘记恐惧,眼里只有病灶和生命。”

    当晚,夏书失眠了。他反复回忆导师教过的每一个步骤,查阅最新指南,模拟器械传递顺序。蔡巧君陪在他身边,轻声说:“你已经准备得很好了,相信自己。”

    次日七点半,他提前到达手术室。消毒、铺巾、穿手术衣,动作沉稳。八点整,李泽会准时入场。

    麻醉已完成,患者是一名五十二岁女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左心房显著增大。李泽会戴上放大镜,拿起刀片,淡淡地说:“切皮。”

    夏书屏住呼吸,接过电刀,沿着胸骨正中线缓缓推进。血液渗出,迅速被吸引器清除。电锯响起,胸骨被整齐劈开。打开心包,跳动的心脏暴露在视野中。

    “很漂亮的心脏。”李泽会说,“结构清晰,没有严重粘连。这是我们的幸运。”

    体外循环开启,心脏停跳。李泽会手持剪刀,精准剪除病变瓣膜,测量瓣环直径,选择合适的人工瓣植入。每一个缝合针距控制在两毫米以内,手法如绣花般精细。

    “注意打结力度,”他提醒夏书,“太紧会撕裂组织,太松会漏水。”

    夏书协助持针,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从未见过如此完美的缝合技术??稳定、流畅、毫无多余动作。

    手术历时四个小时,顺利完成。关胸时,李泽会突然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能放弃美国的一切回来吗?”

    夏书摇头。

    “因为我父亲临终前对我说:‘你在美国再成功,也只是个外国医生。回去吧,给中国人做几台救命的手术,才算真正活过。’”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我不想等到老了才后悔。”

    手术室陷入沉默。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

    术后第七天,患者顺利拔管,转入普通病房。复查超声显示人工瓣功能良好,无反流,心功能明显改善。

    李泽会站在床边,看着老太太握着孙子的手笑出眼泪,转身对夏书说:“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

    那一刻,夏书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外科教父”。

    不是技艺多高超,不是名声多显赫,而是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哪怕跨越半个地球,也要回来点亮一盏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