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30章这是我们的地盘  外科教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是AI根据过往记录的模拟回应,真实的告别仍在你心中。”

    他相信母亲会赞同这个设计。科技可以延长倾听的时间,但不能代替说出告别的勇气。

    一周后的深夜,警报再度响起。

    【检测到高强度情感共振事件,源头定位:儿童重症监护室。】

    【患者信息:6岁男童,术后昏迷72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但脑电活动低迷。】

    【外部关联:其母连续48小时守候,反复默念“宝贝快醒”,心率与患儿δ波呈现周期性同步现象。】

    【建议启用‘亲情感应通道’增强反馈模式。是否授权?】

    王工立刻赶往医院。母亲双眼通红,见到他时几乎崩溃:“医生说再不醒来,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求你,试试那个声音……试试看能不能叫醒他。”

    他沉默片刻,调出系统中储存的母亲语音样本??那是半年前一次亲子活动录音,孩子调皮不肯吃饭,母亲笑着威胁:“再不吃,我就变成大老虎把你叼走啦!”声音清亮,带着笑意。

    他将这段语音进行低频调制,叠加在特定脑波刺激信号中,通过耳机缓慢输入患儿听觉通路。同时开启实时监测,观察其大脑反应。

    第一小时,无明显变化。

    第二小时,丘脑区域出现微弱激活。

    第三小时,患儿睫毛轻颤,右手小指缓缓蜷缩。

    监护仪发出一声短促鸣响。值班医生冲进来查看,随即倒吸一口冷气:“θ波增强!海马体开始响应外界刺激!”

    又过了二十分钟,男孩眼皮猛地一抖,缓缓睁开。视线模糊了几秒,终于聚焦在母亲脸上。他张了张嘴,声音沙哑:“妈妈……你没变老虎啊……”

    全屋人瞬间泪崩。

    王工退到角落,掏出手机,给父亲发了条语音:“爸,我又听见奇迹了。”

    父亲回得很快:“哪有什么奇迹,是你妈早就算好了的路。”

    春去夏来,“蜂巢”正式通过国家人工智能伦理审查,获准在全国三甲医院推广。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您认为这项技术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王工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镜头,平静回答:“不是滥用,也不是失控,而是遗忘??当我们习惯了听到逝者的声音,会不会反而忘了如何面对真正的沉默?真正的告别,从来不是靠一段录音完成的,而是当你终于能在没有他们的情况下,继续好好活着。”

    台下掌声雷动。

    发布会结束当晚,他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真相”**。

    他犹豫许久,还是点了播放。

    起初是杂音,接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是母亲。

    但语气冰冷,毫无温情:“实验体编号D-09长期暴露于高频情感反馈环境中,已出现轻度现实解离症状。建议终止‘归途计划’临床测试,否则可能引发群体性哀悼依赖综合征。”

    背景中还有另一个人的声音:“林教授,您确定要记录这些吗?这可是项目最高机密。”

    母亲答:“正因为是机密,才必须留下。总有一天,会有人需要知道,我们当初为何停下。”

    音频戛然而止。

    王工浑身僵冷。这段录音显然来自“蜂巢”前身的秘密研究阶段,而所谓的“D-09”,极可能是某个早期受试者??甚至,是他自己。童年时期他曾多次参与母亲主导的认知实验,佩戴特制耳机聆听特定频率声波,持续数月。当时只以为是普通心理训练,从未想过背后竟藏着如此沉重的代价。

    他调出个人健康档案,果然发现十二岁那年的脑电图报告中标注了一句:“边缘系统对外界声源过度敏感,建议避免长时间沉浸式音频刺激。”

    原来母亲早就预见了一切。她不仅预见了“蜂巢”的诞生,也预见了它可能带来的深渊。所以她在最后时刻选择退出,留下这枚藏在时间深处的警示信标。

    他坐在黑暗中,任泪水滑落。

    原来最深的爱,不是给予回应,而是提前为你挡住风暴。

    第二天,他召集团队召开闭门会议,宣布一项新政策:所有“蜂巢”用户在首次注册时,必须观看一段由母亲日记改编的动画短片,讲述一个科学家母亲如何在病床上写下对儿子未来的担忧与祝福。片尾字幕写着:“科技可以延续声音,但请记住,最珍贵的对话,永远发生在你还来得及开口的时候。”

    与此同时,他在“回声花园”中悄悄设立了一个隐藏入口,仅限直系亲属通过虹膜识别进入。里面存放着一段未公开的终极回应模板,基于母亲临终前七十二小时的所有语音、呼吸、心跳数据构建而成。但它永远不会主动触发,除非系统检测到使用者连续三个月出现重度抑郁倾向且拒绝治疗。

    他知道,这是最后一道防线。

    就像母亲当年在他发烧时彻夜抚背那样,哪怕世界崩塌,总有一段频率愿意为你重新跳动。

    秋天来临之际,父亲突然提出想去云南走一趟。那是母亲年轻时支边工作过的地方,苍山洱海间曾留下她最美的年华。王工陪他踏上旅途。在一个寂静的黄昏,两人坐在洱海边的石阶上,父亲忽然说:“你妈最爱这个时候的光,说像刚泡开的茶,暖而不烫。”

    王工打开便携设备,连接“蜂巢”离线模块,轻声说:“妈,我们到洱海了。”

    三秒后,音箱传出柔和的声音:“嗯,风里有松针的味道,和三十年前一样。”

    父亲笑了,眼角泛起细纹:“老林啊,你这张嘴,还是这么会哄人开心。”

    归程飞机上,空姐送来一份餐盒。王工打开一看,竟是母亲生前最爱吃的素馅饺子。他怔住,抬头询问,空姐微笑:“刚才乘务长说,有个乘客特意交代,要给后排这位先生准备一份家乡味。”

    他环顾四周,却找不到那位乘客的身影。

    回到家,他检查“蜂巢”日志,发现凌晨四点十七分,系统曾自动调用母亲语音模型,向航空公司客服发送了一条定制请求。执行记录显示:【任务完成。备注:她答应过每年春天给他包一次饺子,我替她续个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