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23章 骨科医生做彩超  外科教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    可见,没有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症状时,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也就是,只是腰痛,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要有脊神经根性或马尾神经压迫刺激症状。
    但是常常一大堆只有腰痛的病人被轻易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脊神经根性疼痛的表现很多是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可是坐骨神经痛也有其它很多原因,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即使有坐骨神经的表现也不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这个病人就是例子。
    如果将脊髓比作线路总闸,脊神经就是从总闸发出的电线,而坐骨神经是已经出了总闸,布在房间的电线。
    腰椎间盘疾病引起的疼痛,有几种,有盘源性疼痛,就是椎间盘本身的神经---窦椎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下腰痛。
    根性疼痛,就是电线出总闸的总线部位出了问题,受到腰椎间盘的压迫或刺激,引起这条神经的分配区域出现疼痛。
    还有牵涉痛,疼痛的部位与发病的部位不在一个地方,但是因为他们的感觉神经传导到脊髓时,在同一个节段。可以理解为,两个部位受到统一中枢领导和监管,当一个部位的神经受到刺激,信号传输到脊髓,再往上到大脑,大脑会和稀泥,出现误判,搞不清楚究竟哪里出问题,将疼痛信号朝两个部位发布,另一个没问题的部位也疼痛。
    腰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大体可以分为这三种,其中第一种,我们就叫做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第二种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至于坐骨神经痛,可以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也可以由它本身的问题引起,如果出了总闸,在行走路线上出问题,与突出的腰椎间盘无关,就不能说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比如梨状肌综合征,严老师就是这类,为了这事闹了两年,整得医生和病人都不愉快。
    杨平边说,边在白板上画出腰椎的解剖图,结合图讲起来,大家容易理解。
    随手一画,比解剖图谱还漂亮精细。
    即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和刺激神经,也是有规律可以循的,你看,最常见的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影响的是走行根。
    什么是走形根,就是它往下经过椎间盘,要从下一个椎间孔出去。
    而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影响的是出口根,出口根就是正好从对应椎间孔出来的神经根。
    而中央型椎间盘压迫是马尾,这一型症状最麻烦。
    “这一型,男人最怕!”胡主任挺幽默。
    “腰椎间盘突出症还会影像性功能?”有学生脑子反应快。
    没错,只是男人对这个问题难以启齿,即使问到,很多人也不愿意承认,闪烁其词,所以大家不关注这个问题。
    “难怪,腰好,她也好。”张林调侃。
    徐志良瞪他一眼,张林立刻收敛脸上的笑容,不敢多说,心里埋怨:调节气氛嘛,这哥们这么认真。
    腰痛被杨平梳理得条理清晰,就像小学生的思维导图,简单明了
    “这个病人为什么术中还要做椎间盘造影?”李国栋挺好学,问道。
    “如果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造影,造影剂可以诱发腰痛,或者麻醉药可以消除腰痛,这样可以确诊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找到腰痛的责任部位,再行射频消融,破坏窦椎神经,疼痛自然消除。”宋云帮忙解释。
    宋云佩服杨平抽丝剥茧般的思维能力,这个病人有腰痛,还有下肢的放射痛,似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毫无疑问。
    这正是诊断错误的根源。
    “宋医生跟大家说说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杨平鼓励大家讨论,学术的东西,越辩越明。
    宋云被杨平这么引导,思路也打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正在成为一个滥用的诊断,让病人和医生都让在这个诊断上,束手被擒。”
    “随诊诊断技术进步,认为慢性腰痛最常见的是椎间盘源性腰痛,这让腰痛的诊断更加清晰。”
    “刚才杨博士说了,其实这个病人最精确的诊断应该是:一、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二、右侧股外侧皮神经卡炎。”
    “利用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可以分为终版源性和纤维环源性,所谓源性,就是疼痛的来源。”
    宋云的专业知识非常好,然后到对照MRI片子的时候,它的经验不足,求助杨平。
    杨平让大家靠近一点,看电子阅片屏上的图片:“你看,这个横断面上,腰椎间盘高信号区(HIZ)椎间盘HIZ高信号,看这个图像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都要看,不能只看一个相,如果T1局限性低或等信号,T2局限性高信号,表示这个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了,有肉芽组织长入内部,这个肉芽组织信号是标志性的影像。”
    “确实,明白了。”宋云恍然大悟。
    自己看很多书,研究很久没弄通透的东西,杨博士现在一句话点明。
    然后杨平告诉宋云,从病理学上,肉芽组织的构成,MRI的成像原理,伪影原理,肉芽组织在MRI上呈现的信号,为什么呈现这种信号,如何从信号判断疾病起病的时间,如何鉴别伪影等等。
    尤其讲到MRI成像原理,估计造磁共振的也不会理解这么深刻,然后用这么平易近人的语言讲出来。
    这趟进修来对了!
    宋云看宋子墨不停地记笔记,也连忙摸出笔记本,赶紧记。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