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百三十六章 黄泥储水无问题  大明守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朱棡在那说,官员们愣愣地听着,他们的所学,一时跟不上节奏。
    
    各种蘑菇和竹荪、银耳居然全能种,现在晋王殿下居然想着把百姓从窑洞里迁出来,利用那个窑洞来种。
    
    需要烧多少砖瓦?看样子之后需要大量的砖窑,好在本地的黏土多,烧瓷器需要釉,烧砖瓦不用。
    
    里长点头表示支持,就他出的主意,准确地说是憨憨正常操作,窑洞利用起来,如此便不容易坏。
    
    里长咽下嘴里的竹荪酿:“砖瓦房可以盘炕,用砖头,比窑洞里的土炕好多了,只要烟囱做好,便不容易中炭毒。
    
    以前没有个谁来管百姓具体如何生活,百姓只能找些个枯树枝、干草来烧火。
    
    眼下有了组织,咱本地啥都缺,就是不缺煤,守着那么多的煤,百姓还能挨冻,说明有人觉得钱更重要。
    
    洗煤的煤泥,送给百姓,大家正好混合些黄泥就给做成蜂窝煤了,有了孔就好烧,比摇煤球强。
    
    若是一个村子,专门留打更的人,他们还能顺便帮着看看风。
    
    晚上在炉子里压煤坯,大块的煤坯压上去,周围用炉灰封住,不让透风,缓慢燃烧。
    
    风向不好,气压变幻,慢慢倒烟,必然中炭毒,打更的人住的地方加个同样的灶,一倒烟就把大家喊起来看看炉子。”
    
    官员们纷纷点头,觉得可以,中炭毒每年都要死人的,就没人考虑专门派人来看守。
    
    总觉得一个村子一年死上几个人,运气不好,运气好的,十年八年也不见出事儿。
    
    同时打更干什么?村子里不需要打更人,晚上睡觉,早上醒来,只有县城才用人吆喝。
    
    既然要从窑洞搬出来,住窑洞的许多人家是没有地的,或者只有一小片地。
    
    地不能离家太远,离家近的话,看看窑洞是什么土就知道地里是什么土了,那黄土还能长庄稼?
    
    如此把一片地方住窑洞的百姓跟另一片,或者再加几片的百姓归拢到一起,房子多了,需要打更的,也需要看烟的。
    
    之后就让这些百姓干活,烧砖瓦行、帮着种蘑菇也可以、或者挖煤洗煤,都不是问题。
    
    “朱里长想得真周全,臣……本官……我有一事想问问,不知……
    
    朱里长你看啊,有的地方吧放羊,山羊朱里长你知道哈?它吃草刨根。
    
    小树遇到山羊,山羊会把
    
    没有山羊还不行,祖祖辈辈指望着山羊产奶喝奶卖钱,也不用种什么东西,天天放羊就可以了。
    
    就怕遇到干旱的时候,里长你说干旱的日子,在黄土上面种啥合适?”
    
    太原县的知县王仕童终于找到机会帮着百姓问,其实这个不是晋祠镇的百姓要问,晋祠镇都能种水稻,上哪找那许多的黄土?
    
    是晋祠镇有从更北面的窑洞嫁过来的人问,从那嫁到这边,就算是女人享福了,挨男人打都不回去。
    
    一般住窑洞的嫁过来,都是为了过好日子,再给家里弄点钱,尤其是有兄弟的,这样兄弟就可以拿出一些彩礼了。
    
    嫁过来的女人跟着一起干活,有时被男人打,就自己偷偷抹眼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晋祠镇的文化传承好,有各种寺庙观,百姓也受熏陶,为难儿媳妇的公婆少,打媳妇儿男人也少。
    
    于是女子跟着一起吃饭,听里长说提要求,便帮家里提,万一成了呢!
    
    朱棡和里长一提窑洞,知县王仕童想到了,赶紧问。
    
    里长丝毫不认为有人为难他,他看着王知县:“本地与和林那边的草原联动,需要有个牲畜中转饲养场。
   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