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二十章 风俗有别节同处  大明守村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太阳一早跳出来,红彤彤的,天上没有几朵云彩。
    
    等着生孩子的和生完孩子的妇人全在划出来的区域,由于新生婴儿聚集在一起,正适合宫女、太监给百姓讲婴儿照料课。
    
    只要有一个宝宝哭,就会引起一群宝宝哭,如何把宝宝哄不哭,绝对是门学问。
    
    有资格在此的官员家人赶到,住进分配的屋子里,做不了什么人伦之事,不隔音。
    
    “咱叫你们休沐回去,你们非要把家人找来,今天夏至,明日端午,给你们放五天假,你们非不要。唉!”
    
    今日公立六月二十二,夏至,农历五月初四,明日正好端午,挨着!
    
    朱棡叫官员们回家休息,官员们集体拒绝,并且让人把家人全带来。
    
    他们不敢休沐,过几天队伍走了,他们就学不到知识了。
    
    官员们懂,下丘村才是最好的师父,每天讲一段学,比起其他地方的官员先接触。
    
    一直有办学的大儒,人家呆在一个地方,许多人不辞千山万水、道路艰险赶过去。
    
    要么是跟好友相互研究,书信往来,轻易见不到那些厉害的。
    
    大儒能讲的,听朱里长讲课时,偶尔也会提到儒家、法家、兵家、道家、纵横家、墨家等知识。
    
    把那些知识给融汇进了新的学问里,信手拈来,讲的东西以前偶尔会有那么一点灵感,有的则想都不曾想过。
    
    知道下丘村有一个高人,高人见不到,朱里长已经够用。
    
    找别人,总得送些东西吧!还耽误自己官府的事情,朱里长现成的,并且给提供食宿。
    
    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人家晋王殿下都是求来的,到封地一次,路过秦王殿下的封地,再到燕王殿下的,听说还得去别处。
    
    证明下丘村不可轻易出来,出来必须多去几个地方,一次把事情解决。
    
    如是考虑,官员们商量一番,把家眷派人接来,反正都是免费吃住,再叫太医望闻问切一番,怎么看都是赚。
    
    “殿下,臣等一心为公,公在私先,怎可因私而废公?多少百姓嗷嗷待哺,几许稚儿寻见天日,值此……”
    
    “行了行了行了,家人来了休息一下,帮着包粽子,收了不少大黄米,去年的干枣子泡好了。”
    
    朱棡打断郭知府的话,对方说的话没有实际意义,包粽子是正事,已经有商家开始卖大小黄米和苇子叶、马兰叶。
    
    太原府没有糯米,只有黄米,大黄米煮的饭和糯米差不多口感,哪個好吃……都买来煮一下尝尝即知。
    
    苇子叶包粽子,马兰叶捆粽子,有条件的放个泡好的大枣,枣少放半个也算好的。
    
    本地还没有肉粽,葡萄干也不放,花生……梦都梦不到。
    
    大黄米就是杜甫诗中写的新炊间黄梁,杜甫在华州当官,华州南边是渭水,东边是黄河,队伍过来的时候路过,朱樉的封地。
    
    大黄米热的时候特别烫,需要一边吃一边吹,很多做成黏米的糕,炒爆米花也行。
    
    跟它同一个属的南方的,那个比它小一点,叫小黄米。
    
    北方的小米跟南方的小黄米与北方的大黄米都不同,北方没有小黄米,一说小黄米就是小米。
    
    小米同样能煮饭,口感不咋好,熬粥才是最香的。
    
    北方没钱买大黄米的人家用小米,小米也没有的用荞麦来包粽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殿下,今年百姓全有米来包粽子,不用荞麦。”柴同知趁机汇报好消息。
   &nbs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