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以粮换人  火枪洗明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就在朝堂上还在扯皮该怎么赈灾时,实在是忍不了的天启帝自己便从内努里拨出十万两银子用来赈灾。

    就在蛀虫们想着法子如何再从这十万两银子里贪点时,庞帅却早已带着车队进入了陕西境内。

    “爷爷,我…我饿,肚子…肚子好疼呀。”官道旁边的一个流民营地里,一名四五岁的光屁股孩童依偎在自己爷爷的怀里有气无力的说道。

    “乖孙,不饿,爷这就出去找点吃的。”嘴里说着安慰的话,爷爷的眼里却满是绝望。

    老天爷呀,你怎么就这么狠呢?六月的一场风雪,你让我们陕北这么多穷哈哈怎么活呀?

    只是一场风雪而已,陕北各地真的缺粮吗?商人,大地主和官宦人家是不缺的,但是穷苦的劳苦大众是缺粮的。指望商人和地主们赈灾,那是绝无可能的,至于官府手中的官粮,别闹,早就空了。到了明末,官场上的腐败之风渐渐的吹遍过全国,除了各地守军的军粮是尽量不能动的以外(是尽量,想动还是可以动,至于后果,各位看官可自行探寻,各级官府的大部分粮仓恐怕早就饿跑了老鼠。当然,不缺粮的江南各地的官仓还是有些粮食的。

    就在早已绝望的爷爷抱着孙子漫无目的在黄土坡上寻找着奇迹时,一阵马蹄声自远处的官道上传来。

    “哒!哒!”

    不一会,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抱着孙子犹如瞒珊学步般往官道上靠的老爷子也看清了来者何人,是一队骑兵。

    看清来的是骑兵后,本来满怀希望的老爷子不由的暗暗叫苦,真是苦煞我也,跑吧!

    想着和马匪一样凶残不讲理的大头兵,老爷子连忙转身瞒珊着双腿往来路走去。

    无怪乎老人会害怕,在明末时,大部分的军队纪律极差,像抢夺民财,杀良掳掠乃至杀民报功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所以百姓们对官兵并无好感。

    “小七,你们这还真是黄土漫漫啊!想看个绿色都难。”骑兵小队的小旗对身侧的一名骑兵说道。

    “还行吧,习惯了就好。”

    “对了,小七,等到了延安府,你要不要回老家看看。”

    “能行吗?”

    “什么叫能行吗?肯定行,将军说了,到了延安府后,你们老家在陕北区域的可以放三天的探亲假,同时也可以带身世清白的亲属旧友回来,然后一起返回山东。”

    “头!你,你说的是真的吗?”骑兵小七有些激动。

    “那当然是真的了,昨天将军亲口说的。怎么,瞧你这激动的劲,是不是老家还有啥相好的不成。哈哈!”

    “头,你看小七那魂不守舍的样,说不定还真有。”

    “小七,你那相好的漂亮不?小七?小七?”

    “哎呦喂,这是丢魂了。”

    “就是,头,你看,他现在都还没醒过劲来呢?”

    “哈哈!”听着小旗和小七的对话,同行的几名轻兵不由得开口调侃起来。

    “收声!前面有人。”

    就在众人还在准备继续调侃时,小七忽然出声示警。

    “警戒!”听到小七的示警后,小旗也看到了官道附近正在瞒珊着离开的老爷子。

    “踏踏!”

    “爷爷,找到吃的了吗?我饿。”就在小旗带着骑兵来找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怀里本来饿昏过去的小孙子也被越来越近的马蹄声惊醒。

    听着小孙子的话,再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老爷子不由得都快急哭了,心里不断的祈祷上天,希望上天保佑爷孙俩能逃过一劫。

    “吁!大爷,别怕,我们是官军。”小旗一边用柔和的语调说着话,一边勒住战马翻身而下走向爷孙俩。

    “爷爷,我饿。”老爷子怀里饿极了的小孙子再次开口喊饿。

    “小七,去把你那壶温水拿过来。”听见对面大爷怀里传来的声音,小旗对小七喊到。

    “大爷,你这娃娃几天没吃饭了?”

    “五天,五天了,就喝了几口水。”听着小旗的问话,老爷子心怀希翼的回道。

    “小七,你过来和大爷说,我听不懂陕北话。”虽然听懂了小孙子的饿,但是听着大爷嘴里的陕北方言,小旗还是无奈的接过小七手里的水壶,让同是陕北人的小七去交流,而自己却是用温水和炒面勾兑成糊糊准备给小家伙喝。

    你没看错,就是炒面。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既便宜,又能长时间保存的救灾粮,庞帅便想到了后世解放军抗美援朝时的第一代制式口粮。

    当时的这个炒面可不是后来吃的那种类似海参炒面一样的炒面,而是真正的炒面粉。其炒面的成分是7%小麦粉,混合3%的玉米粉或大豆粉、高粱粉,炒熟后再加入5%的食盐。看着这配方,你是不是觉着难以下咽?但是不管对于现在的饥民或者是后来的志愿军来说,只要能吃,能填饱肚子,那它就是美味。(在这里,作者向吃着“一把炒面一把雪”并且英勇无畏把美国佬赶回三八线的志愿军英烈们致敬!

    听着小七嘴里传出来的陕北口音,老爷子原本高高吊起的担心顿时掉了下来。

    “吃吧,这是吃的!”问过话后,小七接过小旗递给自己装有炒面和成的面糊糊,然后又递给了老爷子。

    “谢谢兵爷!谢谢兵爷!”老头一听是给的吃食,连忙就要抱着孙子磕头感谢,不过被小七连忙拦住了。

    “头,问清楚了,这里离延安府城还有二十里地左右。沿途有不少受雪灾的饥民都在往延安府城赶,至于强盗马匪之类的不多,这位大爷说他也只是十几天前远远的见过一次,说是一支大约五六十人的马匪劫掠过一队商队,既杀人也劫货。哦,对了,绕过那个黄土坎再往前走个两里地,有一个饥民营地,都是些饥民。据说一个月以前官府曾经在那里施过两天粥,后来因为缺粮就撤了。”

    “前出二十里地来施粥?这是不想让饥民们聚集到府城闹事吧?施了两天就缺粮了,呵呵!有意思。走,继续探路去。”

    “大爷,那我们走了。对了,大爷,告诉你个事,这两天我们会在延安府城那里招收移民去山东,不仅分房还会分地,你如果有想法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