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回家探亲  火枪洗明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说说明朝士兵的军饷,在明初时,士兵的军饷主要是粮食和盐,可以折现成银子,大概在每月五钱银子左右。

    到了明英宗时期,由于军户大量逃亡,明朝开始使用募兵制,自愿募兵的对象是大明全体百姓,抽选募兵的对象则是军户,最初募兵的待遇是发给银二两,布二匹作为奖励,后改为自愿参与募兵的发给白银五两作为安家费,免掉其家庭五石税粮,额外免除家庭两人徭役。被抽中募兵的则发给白银三两五钱,额外免除家庭一人徭役。

    明武宗时期,募兵标准又发生了变化,安家费下降为三两,但被募得的军士可以支取月粮,标准为米一石。

    而明世宗时期,戚家军一年的军饷标准大概在十八两白银左右。

    明穆宗至明神宗时期,募兵费用的标准再次上调,募军每人发放三两银子的安家费,入伍后还可以支取每月一两二钱到五钱的月粮。

    至天启帝时期,辽东诸军每月的军饷大约在二两上下,而贵州、四川等客军地进入辽东作战时,每月的军饷标准在三两左右。

    当然,至于发到士兵手里的实饷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了。因为明代自中期起,士兵每逢发饷时,各级将官都会从里面抽成,普通士兵能到手一半饷银就算是烧了高香了,要想挣钱,都得想法子靠外快养家糊口。

    所以,不难看出,在明朝中期以后,当普通的大头兵挣钱是真的不易。

    所以,庞帅搞出含银量十足的银币来,让人可以很直观的对比其他军队士兵到手的饷银,二者简单一比较,就会发现谁手里的银子更值钱。

    而庞帅为了省事,把手里的各种各样的碎银子全部都融了以后再去其杂质,便按照着袁大头的银元样式重新铸印成银币。

    庞帅铸印的一枚标准的银币含纯银九钱二分,而袁大头的主币是1元银元,其重量是库平纯银6钱4分零8毫(648钱,材质是银占89%,铜占1%,锡占1%,一枚成品银元的重量是7钱2分,两者相比,庞帅的银币还算是挺良心。银币前面印有火枪和军刀相互交叉的图像,后面则是一幅飞龙戏珠的图案,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为啥不把银币设计成具有庞帅势力或者大明样式的样子?庞帅表示自己可没疯,私自铸钱可是要杀头滴。另外,这些银币都是从倭寇那里缴获的钱财,和庞帅一点关系都没有。反正银币不是五两以上的官制银,重量在五两以下,银币就当碎银子花可不犯法。

    随着银币的铸成,庞帅麾下列兵们(新兵或者服役不满一年的军饷为每月两个银币,过年时会额外在发放两个银币,这些是基本工资。而随着军阶和军龄的提升,银币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而作战时,还会有各种津贴,作战时表现突出并获得战功者,奖励更是多多。

    就这样,众人一路闲聊一路排解寂寞的赶路。等马车出了庞帅的势力范围后,官道也变得难走起来,车上此时也就剩下两名车夫和家在黄县的黄二柱。

    到第二日上午,路况差的让马车实在是不能再前进后,黄二柱便带好自己的行礼下车和两名车夫挥手告别后,开始步行朝家里走去。

    万幸,回家也就还有步行半个小时的路程。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