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开往羊城的特快列车  重生:我的80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21章 开往羊城的特快列车
    “我觉得你小子不是回家,八成又在捣鼓什么。”
    307宿舍,李建昆行李已经收拾妥当,准备明天启程。
    福尔摩斯·胡,一副将他看个透透的模样。
    高进喜和吴英雄乐得看热闹,每日看这俩货拌嘴,俨然成为他们繁忙学业的间隙,最大的放松和娱乐之一。
    “别瞎几把猜。”
    李建昆没好气道。
    “这叫合理分析!”
    胡自强哼哼道:“过年回来才多久呀,也不过节放假的,你回个劳什子家啊。”
    “家里有事不行吗?”
    “同学们打扰下。”
    门口忽传来声音,四人齐齐扭头望去。
    是位带大檐帽,穿墨绿色制服的邮递员大叔,手上攒着封信。
    “请问李建昆,是这个宿舍的吗?”
    李建昆疑惑,谁现在给自己写信,还是“快递”,正如强哥说的,这过年回京也没几天。
    遂踱步上前,笑道:“我就是。”
    “噢,有您挂号信。”
    李建昆摸兜,掏出私章,戳个印,收取信件。
    还不是信,是封电报。
    他摊开一瞅,瞳孔收缩,眉头挑起。
    三剑客见此,纷纷凑过来,打听什么事儿。
    电报上只有一行话:
    “父亲路上遭劫,钱丢一半,人平安,设备难进,砖厂已开建!”
    作为电报而言,这都算长的。
    彪子打的。
    该说的,都说清楚了。
    “这……家里还真出事了?”
    胡自强讪讪一笑,忙赔不是道:“我的错我的错。行啦建昆,想开点,人没事就好,反正你贼会搞钱。看这情况,家里要搞砖厂?嘿!好门路啊!”
    吴英雄咂舌道:“被,被劫了?”
    高进喜幽幽叹息一声。
    不知从何时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忽然变成了历史,他过年回家,也耳闻过一些事。
    颇为伤感。
    近年来,工厂在改革,许多人下岗失业,更多青年处于待业状态,电影院里有了外国电影,书店里出现西方书籍,农村鼓励老百姓搞多种经营。
    这些都是诱发因素。
    但是发展经济的大方针,肯定没有错。
    搞钱搞钱,也不能昧着良心,不择手段吧?
    他私以为,这股现象还得遏制遏制,规整规整,避免愈演愈烈。
    李建昆挤出一个笑脸,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回到床边静坐了会,其实当初他就有过这方面的担心。
    不承想,怕什么来什么。
    哎,好歹人没事。
    不幸中的万幸。
    坐又坐不住,他起身道:“我出去逛逛。”
    三剑客又各自安慰两句。
    下楼后,李建昆推上二八大杠,出小南门,不紧不慢骑向海淀小镇。
    准备给彪子回封电报。
    海淀大街上,有家邮电局,规模还不小。
    这年头,邮电系统是个庞然大物,涵盖了信件邮递和电话业务。
    日后的移动联通电信,都脱胎于邮电,一个一母同胞,一个是侄子,一个是养子。
    98年,邮电分家,变成邮政和电信。电信又在千禧年成立移动。原邮电部副手杨贤祖是第一任联通掌门人。
    正值上午黄金时段,邮电局内,人不老少。
    大厅居中有几道木质排椅,老百姓皆拿着叫号单,耐心等待。
    里侧靠墙的位置,设有一间一间隔断包厢,形似后世曾在街头风靡一时,遂又消失的电话亭。
    透过玻璃窗可以看见,里头满员。
    这年头,街道上的国营商店里,包括一般事业单位的电话,只能打市话。
    需要打长途,只能来邮电局。
    打电报更不用提。
    进门右手,有一排柜台,负责业务受理。
    李建昆踱步走过去,打电报倒不用排队,也没什么人等,这是高端业务。
    一个字,三角五分。
    像彪子打的那封电报,洋洋洒洒二十二字,整整七块七毛。
    可不是谁都消费得起,或舍得的。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