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2章 暂安小院  重生:我的80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第113章 暂安小院
    三月上旬,商业小院的建设,步入收尾阶段。
    古董的事,李建昆只能先按个暂停键,急也急不来。
    继续捯饬材料,准备把毛胚房高低美化一下,屋内刷个大白,墙裙处刷点油漆啥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年头,腻子粉还是个稀罕玩意,成品腻子没得卖,只能由施工人员现场调配。
    特费劲。
    又是一条发财渠道有没有?
    但李建昆对建材行业兴趣不大。
    改革开放伊始,市场经济的大门缓缓推开,这个国家可谓遍地商机。
    说白了,干什么都能发。
    只要观念转变,只要够胆。
    3月12日,商业小院竣工。
    李建昆寻思,得给它取个名字,这很重要,总不能真叫商业小院,有个通俗易懂的名字,老百姓们才能口口相传。
    思来想去,没整花活,用了个很接地气的名字:
    暂安小院。
    这地界的官方称谓,就叫暂安处嘛。
    3月15日,后世的消费者权益日。
    暂安小院挂牌开放。
    “啪啪啪啪啪!”
    上午,随着一名特意找来的焊工师傅,将提前制作好的四个红漆大字,焊接到门头的铁拱架上后,陈亚军拎出一饼鞭炮,高低蹦一下,讨个彩头。
    附近不少居民跑来凑热闹。
    这院子建这么久,周边但凡有眼睛的,都能看见,但大伙还真没搞懂,这到底是弄个啥。
    住人的房子,不会建成这个格局。
    要是搞什么机关单位,可半点风声没听到。
    李建昆,王山河,金彪和陈亚军,四人皆摸出香烟,四下散散,人逢喜事精神爽。
    面对附近居民的询问,李建昆颇为讲究地解释了一番,也算打个广告。
    院子建好,招商事宜就要进入流程,没有商户入驻,形成不了市场。
    “好啦,大伙静静,我讲讲哈,这地方呢,准备搞个小市场。
    “我不知道你们家里,有没有孩子刚返城,如果有,那工作八成还没落实吧。”
    提起这个,不少人打起精神。
    这可与他们息息相关,就算自家没有,亲戚家也有。
    要说原本孩子回来是件喜事,可喜罢之后,天天闲在家里,不挣钱不说,还得多一个人头开支。
    愁死个人。
    李建昆笑容和熙,继续说道:“这不现在政策开放了吗,支持发展个体经济,大伙砸吧砸吧,看看家里的孩子,有没有个手艺,或者家里能不能帮衬着弄个啥小营生。
    “其实也不难想嘛,我举个例子哈。
    “包饺子这事,在场的大妈大婶肯定都内行,您要觉得自家饺子包得好,不比街上那些卖得差,诶!这活就完全可以教给孩子嘛。
    “让他们支个饺子摊。
    “喏。”
    李建昆侧身,指向身后,道:“铺子里头有。”
    听他这么一说,大伙算是整明白了。
    “诶,小伙子,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有人打听。
    “大爷,您这查户口呢。”
    李建昆打趣道:“这您就甭管了,反正好事一桩不是?街道办报备过的,大家放心。”
    一位大娘两眼发光,她包饺子就特地道,逢吃过的都夸好,忙问:“小伙子,在这摆摊有啥限制没有?俩人一起行不?”
    她家有两个儿子,过年时,前后脚回来。
    托了不知多少人找工作,可这年头,哪怕是临时工都不好找,满城待业青年。
    “这不打紧,反正入驻后,会分到一间铺子,铺面倒是不大,您别弄个七八人就行”
    李建昆笑道:“但要说限制嘛,也有点,您想啊,比方我刚说的做饺子,如果大家都想做呢,全让入驻的话,那不成了饺子院?”
    周遭哄堂大笑,是这个理儿,大家捋得通。
    “我们还是要把把关的,真有这种情况,只能挑一家口味最地道的入驻。
    “另外,干活的人,我们也得先打个照面,谈不上审核吧,总要了解些情况,可不好把不法份子放进去。”
    大伙频频点头。
    非但不觉得有问题,反而认为很严谨,特靠谱。
    有位大爷撮着牙花子,问:“那弄个铺子,得花多少钱啊?”
    这话算是问出了多半人,共同的心声。
    是桩好事没错,可眼瞅着地界就那么大,铺子只怕不多,想弄一间八成不容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