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初至宣府  火枪洗明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本站最新域名 m.boshishuwu.com

    天启五年七月,一支车队出现在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镇地界。

    “将军,过了清水河,再往前走就是张家口堡了。”

    “嗯,那咱们就进堡子里好好的见识见识,看看这大西北到底如何,顺便顺路再看看范永斗的宅子有多大。”骑在马上的庞帅看着远处的堡子说道。

    “额,这个……将军,范永斗的家不在这,在张家口堡北边的来远堡里。”

    “来远堡?”

    历史上张家口有两个城堡,位置在北边的为上堡,南边为下堡。根据《万全县志》记载,明宣德四年(1429时,明将张文卿沿清水河西岸、据长城防线张家口隘口南七里处筑军事城堡,其城堡为方形,城墙周长四里有余,城高三丈二尺。堡的东南两面开有城门,其东门曰“永镇”,其南门曰“承恩”。因该堡在张家隘口附近,又因其以北的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为“张家口堡”。建成后,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宣府镇(宣化的重要要塞,在阻止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又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称。

    在隆庆五年(1571)时,明朝与蒙古俺答汗部达成互市协议,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并在宣府、大同等地设立马市。而宣府的马市就在张家堡北五里处。

    又万历四十一年(1613时,明朝在互市地建新堡,取名“来远堡”。据记载,来远堡北墙与张家隘口长城之间仅相距十二丈(4米。其北门与长城隘口的城门相对,门洞内安有吊闸门。来远堡的东西堡墙又与长城垂直相连,其城高三丈二尺,其堡也是方形,其周长二里余。城堡设有两门,北门曰“来远”,西南门曰“永顺”(民间一般习惯叫它南口。另外堡的四角均建有角楼,堡东还有水闸一座。

    因新堡来远堡在北,故又称“上堡”。而张家堡在南,所以称“下堡”。

    自互市以来,来远堡主要为互市贸易服务,各方的交易也在堡中进行,因此又称为“市圈”。

    而这时,张家口这个地方也正式的成为了山西商人的大本营。范永斗和其它几个商人也因为这里既安全做生意又方便,所以便把家业搬到了张家口堡和来远堡。

    “这样啊!看天色也不早了,那咱们就先去张家口堡休息休息,明天再去来远堡。”

    也是累了,连续的赶了大半个月的路,眼看目的地就在眼前了,庞帅也就不急着赶路了,决定先休息一下再说。

    不一会,车队便来到了张家口堡的东门。

    “干什么的?哪里来的?有路引吗?”刚一打照面,门口的戍卒便来了个三连问。

    看看城门口十几名穿着约有七成新鸳鸯战袄,手执长枪镇定自若的守卒,再看看城门楼上一溜已经搭弓引箭完毕瞄着自己一行人的守卒,庞帅便可管中窥豹,知道现在大明九边重镇的士卒还是有些战力的。

    现在还是天启五年,虽然九边各镇都已开始逐渐衰弱腐败,但是还未受到民乱波及和未经历松山之役痛殴的各镇兵马还是有些能耐的。

    “这位兄弟,俺们是从山东来的,是山东文登营参将家里的商队,这次我们来主要是想购置一些战马以备倭事,顺便再做一点小生意。”

    “文登营参将?你们跑的可真是够远的呀,可有路引和公文?”

    “有,给,这是路引和文登营的购马公文。”说着话,商队的总管把手里的公文路引和进城钱一起交给了带队守门的小旗手里。

    “嗯,嗯!嗯?嗯。对了,车上装的都是些啥子?”并不识字的小旗装模做样的看了看手里的路引和文书一番后,在确定了上面的印章准确无误后并颠了颠手里的银子份量后,小旗顺口问道。

    “都是些粮食和海盐。”

    “嗯,这些东西都卖了的话,你们应该能买不少马匹。你们几个过去,看看车上有没有什么违禁品。对了,你们商队的这些护卫?”安排好人手去查验后,小旗又用手指向着衣整齐的火枪兵问道。

    “哦,这个你不用担心,他们都是文登营的火铳手,是负责护卫商队安全的。”

    “你好,我是带队的火铳百户,这是调兵公函。”看着小旗看向自己所在的方向,庞勇驱马赶了过来。

    “百户好,小的胡三见过百户大人。”看着穿着便装的庞勇,小旗不敢怠慢立马行礼问好。

    “起来吧。”

    “谢百户大人!”

    “公函可有疑问?”看见小旗接过自己手中的公函看了起来后,庞勇问道。

    “没有问题,百户大人请。”打开公函看到公函上万古不变的大红印记并看到检查车队货物的手下全部摇头表示没有问题后,小旗便挥手放行。

    “呵!这张家口堡还挺热闹啊!”过了城门洞进入张家口堡后,庞帅看到眼前的场景道。

    只见堡内的主干道上铺满了一层大青石,甚是整齐。街道的宽度也很大,庞帅心里估摸着就算是五辆大马车并行在一起都能跑的开。干道上则满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来往不息的马车。

    街道两侧的房舍上挂着不少的的旗幡和牌匾,都是些商行名号。

    “李掌柜,你先去找个商行把粮食和盐都卖掉一半。卖完之后先去海威客栈等我,我先逛逛这里。”

    “好嘞!东家,那小的先去了。”

    和车队还有火枪兵们分开后,庞帅便带着二十名骑兵继续沿着主干道往堡子中心而去。

    毕竟是边境之地,在规模上还是比不了内地城池建设的规模。粗略的望去,张家口堡里的建筑一般都不是很高大。抬头能看到的最显眼的民用建筑只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堡子北边城墙中间位置的玉皇阁,另一个则是位于堡子中心位置,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文昌阁。

    这个文昌阁,算是堡子的中心点,堡子里的四条主要街道便是以文昌阁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整个阁子为正方形,立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单檐歇山瓦顶,黄绿两色琉璃乘脊。

    穿过热闹繁华的街道后,庞帅来到了文昌阁面前。

    “嗯,这就是文昌阁啊!看上去还不错,挺高的。”看着眼前七八米高的建筑,庞帅不由得夸了一句。

    “闲杂人等速速离去!切莫停留误事,不然枉送了尔等的脑袋!”就在庞帅驻马不前细细端详时,文昌阁阅读模式加载的章节内容不完整只有一半的内容,请退出阅读模式阅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图片章节,请推出阅读模式阅读完整内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博仕书屋阅读榜

博仕书屋新书推荐